很多人对西藏旅行充满憧憬,说到西藏的旅行景点,也是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拉萨、布达拉宫、纳木错、林芝、羊卓雍错、日喀则、雅鲁藏布等等。不过对于习惯汉语发音的我们来说,这些名字读起来略显拗口。今天攻略君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些西藏旅行目的地名字背后的意思。西藏,西藏对应的英文名称为“Tibet”,据说源于突厥人和蒙古人称藏族为“土伯特”。在元代经阿拉伯人介绍到西方,西方社会对西藏一般称为tibet,而不是采用常见的拼音方式“xizang”。西藏地区在唐宋时期被称为吐蕃;元朝时期属宣政院;明朝称乌思藏;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关于西藏一名的释义说法较多,目前史学界比较认可的一种是:目前的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被称为多康,而藏语康的意思就是为藏,康以西为藏,即为西藏。建国前后曾短暂存在的西康省,大致包括如今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市,此地区为传统康巴藏族聚居地,西康以西就是西藏。不过后来西康省取消了,昌都划归西藏,甘孜划归四川,四川与西藏两省成为了临省,大致以金沙江为省界。拉萨,是大多数藏区旅行者的梦想之地和西藏旅行的第一站。相传藏族发源于现如今的西藏山南地区,后来在松赞干布领导时期将统治中心迁到现如今的拉萨。拉萨原称惹萨,惹通拉,惹在藏语中是山羊的意思,萨为土,惹萨即原自山羊搬土兴建大昭寺的传说。拉萨自古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一说,也从侧面印证了拉萨名称的由来。布达拉宫,是西藏旅行与宗教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布达拉三字是梵文音译,原意是“佛教圣地”。布达拉宫有宫殿、灵塔、佛殿、经堂、平台、庭院等,全部为石木结构,气势威严壮观。宫中还保存有大量佛像、壁画、雕刻等佛教艺术品及珍贵文物等。纳木错,是藏语直译,原意为天湖。在藏语中关于水域一般常见称呼有:错为湖,曲为河流,藏布为大江大河。因此纳木错一般称为纳木错即可,不用称为纳木错湖,否则就有些重复了。羊卓雍错,简称羊湖,位于西藏山南浪卡子县,为藏语直译,意为碧玉湖。玛旁雍错,与纳木错、羊卓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玛旁雍错为藏语直译,原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雅鲁藏布,古藏语直译,在古代藏文中雅鲁藏布的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神水。林芝,为西藏六市一区之一,是西藏最为现代的城市。如今靠近林芝城区巴宜区的位置有地名为尼池,即为林芝名称的由来:林芝是藏文尼池(nyingkhri)或娘池(nyangkhri)一词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宝座”。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把“尼池”写作“林芝”,一直沿用至今。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自然风光秀丽,为大多数人进藏旅行的重点旅行目的地,另外林芝有一种特产灵芝,时不时也会有人把林芝写成灵芝。日喀则,西藏六市一区之一。公元年,在宗山建造宗政府,建筑为桑珠孜宗堡(目前日喀则市辖区名称即为桑珠孜区)。从此,日喀则的全名称溪卡桑珠孜,简称为溪卡孜、或者细改则。汉语音译为日喀则,日喀则之名称沿用至今。那曲,西藏六市一区之一,位于西藏北部,那曲之名为音译,藏语原意为黑河。昌都,西藏六市一区之一。昌都市坐落在藏东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珠穆朗玛,英文名为MountEverest,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意为冰雪之乡)的主峰,同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母象的意思,整体意思为大地之母。南迦巴瓦峰,被称为中国最美丽山峰,位于西藏林芝市境内,海拔米,藏语意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或者直刺天空的长矛。冈仁波齐,为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米,被多个宗教认定为神山,藏语的意思为雪山之宝。狮泉河,西藏阿里地区行政所在地,藏文名为森格藏布,狮泉河为藏语意思直接翻译过来的。然乌湖,位于国道川藏南线的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旁。然乌二字为音译,藏语原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雍布拉康,位于山南市泽当镇,相传为西藏历史上第一座王宫。雍布拉康的藏语意思为母鹿后腿上的宫殿,因为它所在的山看起来像一只睡觉的母鹿。罗布林卡,罗布为宝贝的意思,林卡为庄园,连起来即为宝贝庄园。桑耶寺,相传为西藏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桑耶在藏语的意思是:无边、无法想象,用来形容它的宏大和不可思议。哲蚌寺,哲蚌在藏语中意为堆积的大米。八廓街,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围绕大昭寺而建,又名八角街。不过八廓街并不是依据街道形状而命名的,藏语帕廓,意为围绕大昭寺的街道,八廓是藏语帕廓的音译。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jj/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