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五十年林芝米瑞乡的特色农业致富路
西藏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关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西藏各地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的时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却因地制宜,依靠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带领农民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致富路。 今年43岁的藏族农民尼玛,生活在米瑞乡通麦村。据他介绍,早年家里老一辈的人来这里定居,与米瑞乡境内的苯日神山有着直接的关系。“解放前,老一辈的人在苯日神山转山时留在了这里。以前他们没有固定居住场所,靠给别人打工为生。解放后,国家给他们分了房子,分了土地。从那时起就在这里生活了。” 尼玛家中一共五口人, 除了父母外,还有妻子和儿子一起生活。和祖辈一样,每天种田是尼玛最重要的工作。青稞、小麦是尼玛一家常年种植的作物,这些作物既可以拿去卖钱,又能填饱全家人的肚子。 像尼玛一样,米瑞乡的大部分居民都以种田为生。而此时,周围乡镇的居民却都在依靠旅游资源发家致富。米瑞乡党委书记卢俊平认为,与鲁朗镇等林芝市著名旅游景点相比,米瑞乡虽也有一些像苯日神山一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受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米瑞乡并没有在发展的道路中迷失。依靠自身的优势,米瑞乡找准了定位。“我们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农业大乡,因为我们光种植玉米,去年就达到了亩,尤其是六个村的连片玉米种植。我们土壤比较肥沃,玉米的单产也比较高。” 提起乡里的农业产业,卢俊平显得十分自信。据他介绍,由于乡里土地肥沃,且朝向阳光,他们土地的租金比周边乡镇高出不少。现在,米瑞乡正在推进优质水果的种植。从年2月份开始,米瑞乡先后分两批在12个行政村共种植亩,其中苹果亩,核桃亩。待果树正常挂果后,预计每亩可创收元,每年总收入将达到万元。而核桃创收也将达到万元。 “苹果卖的很好的。林芝圣域农牧综合有限公司在我们这边承包土地进行经营。像圣域公司那个苹果,十月一挂果,不到一个月就卖完了。因为它毕竟是企业,营销方式会想的很多。” 卢俊平介绍,圣域公司在去外地开工作会时,给每位参会代表赠送了一个礼袋。袋子中装了四个苹果,还有自己的名片。类似这样的形式,使得米瑞乡的苹果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企业生产的苹果大卖,也使得周围村民纷纷效仿。而米瑞乡也及时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种植、经营和管理模式,通过专业企业的进驻,“以点带面”搞活整个米瑞乡优质水果的种植。 以前种青稞、小麦,现在要改种苹果等这些经济作物了,尼玛却说自己并不担心。“以前没有这种技术,思想也不够那么开放,只知道种一些玉米之类的作物。后来听说种水果的收入比以前高,政策性的补贴也有,所以现在我们就扩展到种植苹果、土豆等作物上来了,也有人教技术了。” 米瑞乡的特色农业搞得有声有色,也吸引着当地外出学习的年轻人回乡工作。尼玛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帮忙务农。而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们,也都在村子里定居,偶尔才去城里转转。卢俊平说:“(村民的)家还是在这边不会搬到别的地方去。顶多就是到巴宜城区买一套房子。我们这边也有很富的,年收入50、60万的都有,但是一般他们就在村里定居,顶多到外头旅游转一转。一般都会回到本地来。”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记者王聿喆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wh/6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媲美西藏,不输色达这是90的人都不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