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揭秘985211高校将被取消双一流
大家好,我是学而思思姐。 年底山东省爆出了一条消息,关于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消息。 这事情的缘起是: 上半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平地一声雷,炸出一个重磅消息,、的时代即将过去了,未来是“双一流”大学的时代,一直以来双一流大学的传闻得到了确认。 年6月7日,教育部就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实施“重点特色学科项目”的意见》《关于继续实施“优秀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 随后8月份网上一份“首批‘双一流’建设拟定的大学名单”在各大网络论坛广为流传。名单中,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8所大学都入选了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对于这份名单,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回应:教育部从未发布过“双一流”大学名单,大家不要轻信谣言。 相信很多家长对这个“双一流”还不是很了解,那下面思姐为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双一流大学。 什么是“双一流”?顾名思义,双一流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 并分三个阶段制定了时间表,其中将“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节点定于本世纪中叶。这就表示,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从此有了新的蓝图了。 第一步到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大学建设与以往有何不同?一位教育部官员表示,“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该人士还表示,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和""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双一流”。 为什么要取消、?39所院校 1、资源分配不公平 没有钱是办不出好高校的。有钱才能吸引好的教授,有好的教授才能有好的项目做出好的成绩,有好的成绩学校才能有好的声誉,有好的声誉才能有好的生源,有好的生源就有好的校友,有好的校友才有体面的校友捐款。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地域分配不平衡 全国共有所“”学校,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4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9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 再以“”高校占当地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北京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24所高校,占比达28.57%,西藏仅六所学校,但西藏大学为学校,占比为16.67%,上海66所高校中有9所学校,占比13.64%排在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和河北普通高校数量均超过所,可是学校均仅有1所,分别占比0.83%和0.99%排在最后两位,同时,两省拥有的高校数量均为0。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富庶省份浙江,省内高校超过80所,但学校仅有浙大一所。 因为工程和工程是人为圈定的,其中必然存在因地域而差别对待的情况。年,浙江省的GDP约为北京的2倍,但13年中央对浙江高等教育的投入仅仅为北京的6%,这就不仅仅是教育的不公平了,而是地域不公。 无论是工程还是工程,评审机制都存在”搞平衡“,”看级别“的嫌疑。各高校对“”“”的争夺却天然不在“同一起跑线”。 3、评审机制有问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就业率最高的高校之一,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在不少“”高校之上,但却不是一所“”高校。其原校长徐真华曾表示:“我们从未申报‘’,因为我们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当时,‘’入围要么是部属院校,要么各省只能推荐一所省属院校,我们既不是部属,也没进入省里重点培养的视野,先天没有机会。” 由于是行政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所以申报评审过程又同时存在很强的“平衡思想”——“”中已经有了某类大学,同类的大学就不再考虑;哪一个行业有了“”重点学科,其他行业也得有;某一个地区有了“”,就要考虑其他地区。这样一来就有失公正。 小结: 明白了吧,政策说年底会有新的政策出台。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国家启动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 关于家长困惑的几个问题: 、真的要成为历史了吗? 其实思姐觉得大家完全没必要这么紧张,即使真的摘掉了这些头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高校仍然会被称为“原、”大学,用人部门该甩你一脸的歧视还是会甩你一脸! 、大学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90年代以来国家以“工程”拨款方式办高校选出来的一批可以得到国家资助的高校。目的是想要通过给这些学校资金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打造成享誉国内国外的知名学府。 我国虽然总体上教育投入不高,但是给这两大工程学校喂起钱来一点都不含糊。 后来,“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没有实现,学术腐败等各种毛病倒是惯出不少。 所以,教育部爸爸表示:“老子不干了”! 过去办、工程大学的时候,强调大学的综合实力,不管,要钱、要名分,你就必须百花齐放。 于是,各大学校学院纷纷合并、改名,舍弃特色专业,发展综合性大学。 直接结果就是专业增多,大学扩招,本科教学质量下降。 一些可能一个特色或实力专业都没有的学校,因为“综合实力”评分高入选、,而那些在某学科具有国家一流水平的专业性高校却无法当选,比如华东政法大学。 你可能说实力强名声还是在外,但经费拨款才是王道啊! 还有一些地区的学校就纯属国家政策倾斜的关系户了,为了社会和谐,为了民族团结…… 这让明明靠实力可以取胜的学校怎么忍? 总的来说,和计划不尽如人意地导致了花钱打水漂和分配不合理两大主要问题。 所以,不忘“冲向国际”初心的教育部决定进行改革:建立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指的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与之前的主要区别就是明确了“学科”排名这个新的指标。 学科排进前20%就能跻身双一流大学,而且并非终身制,实行轮换的规则,这一次选上了下一次也可能被别人挤下去。 听起来好像不错的样子,学校不能再顶着光环高枕无忧,不干出点科研成绩就拿不到钱。 但是,市场化是把双刃剑你懂得,“双一流”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首先,双一流的评判标准侧重于高校论文的发表引用量,这将导致各高校培养方式和研究重心产生一定的变化。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本科教学越来越水,招生越来越少,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比例扩大。 因为——本科生做不了论文。 其次,学科前20%是一条生命线,各校将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和冷门易逆袭专业,弱势学科只会进一步弱化和边缘化,甚至砍掉。 比如某学校的优势专业能排进全国前20%,为了保住这个能够带来名誉和收益的专业,学校定会加大对这个专业的投入,把其他专业的资源挤出来优先发展优势专业,甚至不惜砍掉一些起色慢且占用教学资源的弱势专业。 最后,就20%这个评定标准本身来说也存在问题。 因为专业数量不同,基数大的和基数小的一刀切,而某些专业被砍掉以后导致总体基数越来越小,上一轮还在前20%呢,也没退步,这一轮就被砍成前40%了…… 当然啦,教育部的锤子也还没定,到底能不能更合理地解决按需按劳分配,请大家拭目以待。 至于那些说要彻底取消重点,取消通过大学把人划分三六九等的,思姐只想说一句,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的不是大学,也不仅仅是出身,而是你的不努力! 以上只是思姐的个人见解,与本平台无关。 关于双一流大学,您还有什么别的见解,或者不妥欢迎指正! 欢迎与思姐沟通,请评论留言! 推荐阅读个案例反映出当今孩子的7大心理特征 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没跟上。 猿题库陕西高中排名榜前10名 一位妈妈给儿子定的手机使用家规,非常实用,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聪明家长绝不会在朋友圈晒这5种照片!有的赶紧删了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多 多关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安全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bk/5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县城要闻
- 下一篇文章: 南怀瑾老师贡献大家教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