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西藏行记
西藏行记 回家后,每每和朋友聊到前阵子的西藏之行,他们都“嗤之以鼻”,说是时间太短,来回才5天。但我想浓缩就是精华,不信,且听我说。 拥抱西藏,迷人风光 年7月17日深夜,我开启了从苏州上海到西藏一个人的旅行。 18日6点西安转机后睡到7点多醒来。看窗外,白云之下,群山如绿色的大饺子,棱角分明,一排排堆挤开去,望不到边际。最惊奇的是,好多山顶都像是披戴了白帽子,问过空乘人员,才知飞机大概是在唐古拉山上飞行,那山顶上就是冰雪。不禁又感慨人是多么伟大又是多么缈小。 渐渐地,西藏的美正在向我张开怀抱。我看到了宽广混混的雅鲁藏布江边上,绿色的列车在奔跑汽车在奔驰。我看到山坡上三个金黄的大字“中国梦”,后来还在拉萨的山上看到红色的藏汉大字“祖国万岁”,看到绿色的“美丽西藏”。后来的几天,我发现所到的拉萨与山南,满眼多是绿色,尤其是河谷地带,柳树成荫,一片片青稞铺开,还有金黄的油菜花嵌在其中,感觉好像是在四月的江南。 虽略有高反,但第一次亲眼看到飘扬的彩色经幡,第一次亲眼看到转经和在地上“三步一叩首”的人们,已让人震憾,他们或己将信佛内化成了生活。大昭寺是我去的第一个景点。游客拥挤,但前来朝拜的人比游客还多,他们右手转经,口念经文,还有不少妇女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在一个个佛像前虔诚磕拜。布达拉宫是我去的最后一个景点。白红黄三色的千年建筑巍峨屹立,蓝天白云与周边的群山,都是她最美的装扮与守护。这两处景点,都承载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汉藏团结的精神和人们对美好平和生活的祈福和向往。晚上,热情的本地西政校友大师兄达瓦扎西,不仅冒雨送我们观看千人情景演出《文成公主》,还一直等我们2个多小时送我们回住地。 而当我们盘山而上见到海拔多米之上的羊卓雍措(羊湖)时,那就是上天遗落在高原上的一块蓝宝石,既让人想大声喊出又只能屏住呼吸,不忍惊扰她的梦。在发现拍照重复付钱顺利退费后,我也感觉到人尤其是景点做小生意的人多爱贪小便宜的正常心理和藏族大哥当退即退的诚实爽朗! 人到中年,湘聚山南 此次西行,虽是一个人的旅行,却是兄弟们的相聚。我们几位来自湖南永兴的小初高中同学,从祖国不同地方,不远千万里,“湘聚”西藏高原,看望援藏的同学刘艳雄,庆祝我们的四十周岁! 艳雄同学按组织的安排,要到山南工作三年,最近刚好一周年。周六早晨,机场见到他的那一会,虽明显变黑变瘦,但越发高大帅气。他匆匆安排好我与已到的两位同学会合后,又去忙别的工作,直到下午才抽空出来,陪我们一同驱车前往羊湖。一路上,我们瞎扯快乐地过往,他也向我们介绍西藏发展情况和援藏的成果,还不停地处理协调工作。 我是第一次进藏。此前也知道也体验过西部地区地广路远人稀也知道天黑的晚。但当几位年少时的湘南老同学,中年时湘聚异地山南,此刻完全是另一种感受。从羊湖返回到晚饭地,大约车行了3-4个小时,近晚上9点,天还明亮。乘电梯到达屋顶6楼,惊喜发现是电梯是苏州产,我还曾办过此公司案件。此时,羊已杀好,酒已上齐,恰有今天刚来探亲的家属和一些援藏朋友,与我们一起在群山间、暮色里、星光下,又风雨雷电和谈笑声中,在世界屋顶的屋顶,用纸杯碰撞出了最美妙的声响! 到了山南我才发现,在党中央的领导关怀下,在当地人民的辛苦建设下,在这些年全国几批次援藏干部和人才的支持下,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很漂亮,乡村路路通。也是到了山南,我们才真切体会到援藏干部和人才的不易。我们来游玩探亲当然觉得新鲜好玩,可他们不仅有时要承受恶劣的天气,还要长时间每天承受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这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他们援藏最长的三年,在承担工作重任的同时还得忍受孤单寂寞和对家人的亏欠。 幸好,他们是乐观的,他们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尽可能让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在周日,我还去了一些援藏干部自建的音乐室,和他们乐队一起高唱《蓝莲花》,自娱自乐嗨了一整个下午。于我,正可谓是天高地远五音不全!也是这些天,我还总结出心得,四十岁或是人生的高原和新起点,也是可以有作为的,但只是需要慢一点缓一点方向更准一点! 青藏铁路,人间天路 21日下午,我在上午布达拉宫打卡和与一位江苏援藏领导汪处吃好中饭后,直奔拉萨火车站。 见到曾经熟悉的绿皮长火车,兴奋又亲切。上得车来,头一次见得有氧气正呲呲地供着氧呢。火车徐徐开启,两旁多是高山或河流,也会经过农村,家家户户屋顶都插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漂亮的经幡。与来时飞机上俯瞰风景不一样,此时是时而贴着看时而仰望时而又眺望。那白云啊就在山顶,好像伸手可及。而那远山上顶上的白雪,壮观洁白美丽,像是哈达披在肩上。滩涂渐多,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如星星点缀,都在摇晃着脑袋悠哉悠哉地吃草,头都不抬看我们这列哐当作响呼啸而过的火车,更不说车厢里的正盯着它们高兴的游客了。一会,草地里一条弯弯的小河出现了,九曲通天,像是一条白龙,蜿蜒开来又蜿蜒开去,像在迎接我们的列车又像说再见。 火车先是一路向东北开,在6点多时到那曲站,海拔米。我出去透了口气,好冷,马上缩进了列车。接下来,火车要不停地一口气跑一整夜差不多12小时,穿过广袤的无人区,到明清早才到格尔木。我不想错过每一处风景,我发现铁道边隔不远就有护路队的小屋和护路队员。太阳慢慢变黄变红,一会窗外突然来了一片湖,我沉迷于那湖的碧蓝、澄静、宽远和水面上的金光夕阳,恰是一位暗恋多年的女神突然来到我的身边,让我受宠若惊,让我措手不及,让我兴奋不已,让我竟没有记下她以“措”命名的名字。火车沿湖边跑了好久好久,都不忍走远。后来,我们发现湖那边的高山,越来越像是一个平躺的健壮的男子,永远在守护着这片湖的宁静守护着他的爱人,以妨尘世和外人的侵扰。当第二天火车上远看到青海湖时,我竟然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我中间与列车员聊,说这风景真美。没想到列车员只是笑笑,说很普通啊。也是,任何风景,看多了也就那样。立场心态不一样,感受完全不一样。恰如20年前在湘西,听游客赞青山绿水,而当地百姓说是穷山恶水被害苦了。更何况,再好的风景都不适宜长时间生活,我们旅行的意义就在于体验与开阔视野和胸怀,在于学会将每天的生活变成风景。 在享受铁路服务的同时,其实我一直在想青藏铁路精神。在有氧有空调的卧铺车厢里看外面,当然是轻松惬意,但想想10多年前修这条“天路”的平凡的英雄们,让人感慨万分敬意肃然。高海拔、低气压、空气稀薄,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十多万筑路大军不怕困难、不讲条件,高喊“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口号,积极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最终使这条象征着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天路”呈现在世界的面前。我还想起我的老父亲,他曾在新疆做过铁道兵,他给我讲过修铁路的故事,我都忍不住落下眼泪。 很快,22日晚我就回到家了,竟然没有醉氧,也不觉得累。时间虽短,但却满载而归!我回想起了江一郎的《向西》西行的路上/我赶上一朝圣的人/他用额头走路//我让他上车,他摇摇头/说,你的车到不了那儿。我吟唱起了晖哥、峰哥创作的《兄弟》天/为什么这么蓝/是你回眸注视的眼//地/为什么不平坦/是你扛起她的肩//酒/为什么这么甜/因为我们都来自马田//山/为何那么尖/因为在湖之巅藏之南。 扎西德勒! /7/20拉萨 年7月22日星期三于Z22列车上 年8月7日星期五于苏州 年8月9日星期日再改 年8月16日星期日定稿 刘海,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团队专长:金融商务、经济纠纷、重大刑案小法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jj/11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自驾西藏探寻藏地,红色之旅,交通95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