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 藏族雕塑艺术的分期呈现:西藏

语音介绍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接着介绍西藏。

今天我们介绍西藏艺术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雕塑艺术。首先先来介绍一下佛教雕塑艺术,以及佛教雕塑艺术的起源。

任何宗教,在起初的时候都是不作偶像崇拜的,但是随着它的发展,为了扩大影响力和吸引信徒,到后来都作了偶像崇拜--塑像、画像诸如此类。现在,世界上唯一没有作塑像或者偶像崇拜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

那么最早的佛像雕塑是怎么产生的呢?根据传说,有一次,佛主到天国对转世到这里的母亲以及众天神说法。地上的国王聆听到佛法,希望根据佛陀的身形,塑造一尊檀木的佛陀塑像,并请求佛陀身边的弟子为其帮忙,而身边的弟子帮助国王达成了这个想法。他独自一人在天宫仔细地观察了佛陀的形象,并将其记录下来。回到人间过后,根据在天宫看到的佛陀形象,塑造出了第一尊佛陀的等身塑像。根据传说,当佛陀在天宫讲法结束,回到人间的时候,这尊檀木的雕塑向前移动了六步,以示迎接佛陀释迦牟尼。当时佛陀就预言,这尊雕塑将来会被人带往中国汉地,就是后来著名的那尊檀木佛像。这就是传说中第一尊佛像的诞生。

但是传说与记载毕竟都不是历史真实的存在,它与历史的事实也不完全的相合,只是人们对于某种古代时期的一种教义、一种现世理解的现实判断和现实的表现而已。根据考古发现,第一尊佛像实际并不是来源于佛陀时期。第一尊佛陀形象应该出现在现在的巴基斯坦境内,就是我们之前讲到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王--迦腻色伽国王,他吸收了一种当时整个欧洲的雕塑艺术形式。

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东方和西方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马其顿的皇帝--亚历山大皇帝打到了印度河以北,将整个东西方文化第一次进行了一个融合,并且将西方艺术传到了中国,传到了东方。而传到东方,在北部印度,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后来在迦腻色伽国王那个地方,形成的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犍陀罗风”。

犍陀罗风这种艺术形式对于整个东南亚、整个佛教信仰的世界,乃至于对于中国后来魏晋时期的雕塑,都有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这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当中,都能够参照或者看到后世的影子。后来包括中国在内,对于这个艺术形式的吸收,以及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考据和现实例子。

??▲犍陀罗雕塑(图一)

在中国魏晋以后,中国的雕塑艺术逐渐发展出魏晋时期的“曹衣出水”,到隋唐时期的“吴带当风”,以至于到宋元明清审美的变化,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而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包括西藏地区,似乎在这种犍陀罗风的发展上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民族性,依旧维持着这种原始性的雕塑艺术,进而吸收本民族的雕塑特点,进行一个融合式的发展。

??▲?曹衣出水(图二)

?▲吴带当风(图三)

?▲西藏雕塑(图四)

藏传佛教雕塑是中国,乃至于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其独特的高原特色。这种非常独特的民族特色,为我们今天研究世界雕塑,有非常重要的贡献。那么我们现在讲一下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重要分期。

在吸收和发扬各种雕塑工艺的同时,逐渐发展出自己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时候,在一千多年时间以来,它的雕塑形式不断地发展,流派不断地融合,我们总共可以分为几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我们称之为“早期法王青铜雕塑”,这是指藏传佛教或者佛教传入西藏以后,松赞干布弘扬佛法,出资建造了许多佛像。这些佛像的特点:面部非常饱满,眼睛特别细长,鼻梁特别挺直,嘴角菱角分明,身披半月式的披风,脚蹬藏靴,以吐蕃人的形象为主,重彩镀金为主,整体上看起来十分光鲜照人。

?▲?▲大昭寺木雕(图五)

?▲大昭寺木雕(图六)

而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中期法王青铜像时期”,主要是属于吐蕃王朝的赞普赤松德赞时期。这个时期的雕塑艺术,它的面部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圆的形象,颜色开始加深,大部分是用紫铜合金铸造而成。

?▲赤松德赞像(图七)

而第三个时期,我们称之为“晚期法王青铜塑像时期”,这个时期大多数佛教雕塑都出自于印度雕塑家之手,所以它的风格与九世纪印度佛像的风格非常接近,但比印度佛像的风格更为饱满,姿态又更为多变和灵活。

?▲立姿文殊菩萨像(图八)

?▲立姿文殊菩萨像(图九)

第四个时期,我们称为“噶当青铜佛像时期”,这是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形成了所谓的噶当派,正是藏传密宗佛教盛行的时期所铸造的佛教雕塑。据说也是由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所带来的佛像为依据、为根本塑造出来的。所以这个时期的艺术形式,也非常接近于印度时期的雕塑。

?▲释迦牟尼坐像(图十)

??▲释迦牟尼坐像象牙雕(图十一)

?▲十三世纪塑像(图十二)

而第五个时期,我们称之为“来乌群巴青铜像时期”,这是由雕塑家来乌群巴制作的青铜雕塑,这个时期的雕塑与中国明朝内地的雕塑,在风格以及它的形式上都非常的接近,造型也更为优美,夹副座的双脚显得轻松自然,双层莲花围绕的宝座更为精美,更为严谨。

?▲十四十五世纪雕塑(图十三)

?▲十四十五世纪雕塑(图十四)

?▲松赞干布鎏金铜像(图十五)

第六个时期,我们称为“白玛嘎波青铜像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由雕塑家白玛噶波铸造的雕塑为主。佛像的下颚部分显得非常突出,而身体呢显得非常的苗条,衣服上饰有的花纹,以及镀金的薄层姿态更为优美更为自然。

?▲白玛嘎波青铜像时期塑像(图十六)

?▲白玛嘎波青铜像时期塑像(图十七)

而第七个时期,我们称为“学院派雕塑时期”,这个时期正好是五世达赖喇罗桑嘉措统治的时代。

?▲学院派时期宗喀巴大师塑像(图十八)

我们之前讲过,罗桑嘉措不单对藏医、宗教,以至于对整个艺术有非常突出的贡献。而且他雇佣当时著名的雕塑艺术家,铸造出了一套完整的雕塑风格,这种风格我们称之为叫做“学院派风格”,这种风格一直影响到今天。它几乎形成了一种藏族雕塑艺术的规范,和统一的模式。仿佛学院派就是这样,一旦某种艺术受到限制,受到了一种规范式的圈定以后,这种艺术形式在我们看来好像就会显得比较呆板和僵硬,没有了突破性,甚至最后逐渐走向了失去活力的形式。

那么艺术也就随之而灭亡,这是西方艺术家和我们在研究艺术史的时候,经常非常反感、讨厌的一个词,就是所谓的“学院派”。但是至于我们讲到藏传佛教雕塑的时候,这个学院派是不是有同样的意义呢?我相信这样的定义,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我觉得艺术形式就是这样,没有必要以一个确定的、绝对的概念去定义和判断。

第八个,也就是最后一个雕塑时期,我们称之为“扎什伦布寺青铜雕像时期”。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制作了大量的佛像雕塑,它的工艺与拉萨多觉边肯的雕像艺术非常接近,其造型十分精美,神态显得悠闲而自在,这是这个时期雕塑形式非常重要的特色。

?▲精美的塑像(图十九)

在吐蕃王朝时期,由于吐蕃王朝和中原地区的广泛交流,使得这个时期大量的雕塑,都显现出汉地雕塑艺术的特点,同时又包含在印度雕塑的特点。由于西藏特殊的地位、地理位置,以及对于西域敦煌地区的艺术风格的学习,使得它的艺术形式更为独特,更为有特色。而在整个西藏,古格王朝遗址是保留这种特殊艺术形式最为重要的城市。

从十一到十三世纪,藏传佛教艺术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转型期时代。在吐蕃王朝的朗达玛灭佛以后,整个藏传佛教几乎消失殆尽,而整个艺术形式和佛教内涵却转移到了多康和阿里地区。他们在这里不但建立了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王朝--古格王朝,同时也发展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西藏的佛教史、宗教史上都有后续的延续,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后弘法时期”,同时在艺术史又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在这里,他们不但保留了早期犍陀罗风以来的艺术雕塑形式风格,同时又吸收了新的、同时期的、由印度传来的金刚乘波罗艺术风格。所以使得多种艺术风格相融合,逐渐发展出今天我们看到,这一个时期的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殊风格。而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藏的社会、经济都得到了比较平稳的发展和繁荣。这个时期也是藏传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艺术一个非常辉煌和灿烂的一个时期。这一个时期的作品,无论是本尊像还是佛像,其造型都极具特色,而且进一步在强调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及内在的情绪表现。

十五世纪以后,藏传佛教吸收周边国家(像尼泊尔等)诸多艺术形式,逐渐对自己的艺术形式进行了一种改造和加工,使得这个时期的雕塑显得更为华丽,更为柔媚。其风格比之前的艺术形式产生了非常大的一个转变,在之前艺术风格和造像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质朴、凝练以及体积感和内在情绪也被加以柔化、加以妩媚化的同时,又注入一些新的写实主义的风格,使得佛像仿佛更加拟人化。

十六世纪的雕塑风格是一个转折阶段,西藏各个不同地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以及流派。无论怎样,这一个时期所有的艺术形式、雕塑艺术形式都受到明代艺术形式和明代雕塑形式的重大的影响。

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藏传佛教雕塑发展到了一个所谓的“最后期”。藏传佛教雕塑经过十六世纪的调整,十七世纪开始吸收明代青铜雕塑的特点,形成了一种不带修饰、不带福华的表现。它显得更为简洁,人物形体更为单一、更为秀美的同时,又形成一些新的艺术特点,似乎对于过去的那种柔美和秀美。甚至柔媚的艺术风格有一些抛弃,这个可能是当时整个西藏地区和汉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吸收,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情趣。

这个我们可以从中国明代的艺术雕塑,包括明式家具就能看到,在同一时期的一种追求是影响周边的艺术形式。而这个时期,将最重要的雕塑、建筑绘画融合于一身的大型艺术作品,应该是在青海的塔尔寺。

如果十七世纪的雕塑艺术追求的是线条简练、单一和表现内在情感的雕塑形式,那么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整个雕塑形式,就趋向于僵化而缺乏神韵。在造像的手法上,这个时期的菩萨和佛的雕塑除了在风格上融入了彩绘、华丽的装饰以外,还有一种时尚的风格。这种时尚的风格,我想就是跟清朝对于外在艺术形式的吸收,产生同样艺术风格的时期,而之前的那种简约和优美的形式逐渐被抛弃,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和领域,这个时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清代。

清代非常多的雕塑,以及艺术形式都在追求那种华丽,或者表现艺术外在的东西。可能在我们看来,这有一些矫揉造作,其实同时代,不单单是中国,整个世界都是如此。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西方也同样在追求类似的艺术风格,而两者之间显然有非常多的联系。我们比较圆明园的建筑,比较西方同时期的艺术形式,就可以看到这些特点。

藏传佛教雕塑一直跟中原地区的雕塑有着直接的联系和关照,我们可以对比两者之间一些细微的相似处和差异。同时它又和周边其他文化的雕塑形式,以及艺术形式有非常相关的联系性。所以,西藏的藏传佛教密宗雕塑,对于我们研究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地区雕塑发展以及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性的依据,和实物的参照。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看到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所以藏传佛教密宗雕塑,绝对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

非常感谢大家,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何子华

TzeHwaHO

从嘉陵江畔、多摩川边,走到了塞纳河旁,

游于建筑设计、古建筑研究与古典园林之中。

穿行于东京大学,来回于卢浮宫,

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优美与高雅并未离你太远。









































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jj/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