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俗-玛尼堆和玛尼石刻
西藏风俗-玛尼堆和玛尼石刻
在西藏地区的山间、路口、湖畔、江边、寺庙,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藏语称“多本”(音“朵帮”),即堆起来的石头之意。玛尼堆是藏族人们用于祈求上天保佑的独特祭祀方式。 在西藏原始的苯教中,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而白色崇拜中当然少不了白色的石头。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人们堆玛尼堆又进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纯粹的白石。人们把那些本来就被认为赋有灵气的白石再刻上佛经或佛像,使这些白石更赋灵气,成为玛尼石,以求保佑和庇护自己。 玛尼石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大的如山,小的则可以放入掌心,或圆或方呈天然状态。除了颜色多为白色外,其质地也大不相同,有石灰岩,有硅质岩,有汉白玉等等。最初堆成的玛尼堆规模可能不会太大,但按照高原上人们的传统习惯,路过玛尼堆时,他们会口中念念有词,呼唤天神,祈求上苍的恩赐与神灵的保佑,去除灾难,得到幸福,并围绕玛尼堆转一圈,再添上一块石头。即使没有石头,也会添上动物头颅或角或羊毛,甚至自己头发之类的东西。这样,经过长期来往与此的人们不断添加,玛尼堆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玛尼堆的石块、石板或卵石上大都刻有文字、图像。内容多是藏传佛教的经文、佛尊、动物保护神、六字真言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内容非常丰富。人们不仅将玛尼石置于自己经常转经或出入的地方,而且有些人还会把玛尼石当作圣物供在家中,或者带到遥远的朝圣之地。玛尼石还作为人们的保护神或被嵌在墙壁,或被挂于房上甚至有的地方还专门修建了供奉玛尼石的殿堂,殿内四周嵌满了玛尼石。 巨大的玛尼石需求量,造就了玛尼石刻艺人和艺术。与玛尼石的崇高地位迥异,玛尼石刻艺人遍布西藏各地,他们的社会地位卑微。虽然他们以此为生,但每刻一块玛尼石,他们也会虔诚地向神祈祷。按照朝佛转经人的要求,他们会刻以相应的内容。所谓熟能生巧,正是这种长期的磨练,艺人们的石刻技艺不断提高,逐渐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形成不同的风格,使玛尼石刻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石刻。从技法上讲,有线刻、减底阳刻、浅浮雕以及综合技法等。而这些技法又分别流行于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风格,如昌都、阿里地区多有线刻、减底阳刻,拉萨、日喀则地区流行浅浮雕。当然,这种技法上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每个艺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个艺人,他在不同的石头上雕刻出的同一神灵也会千姿百态,因为在他们看来,重要的是对佛的虔诚的心意。(来源于《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民俗》) 灏忓効鐧界櫆椋庡浣曟不鐤?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jj/2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藏阜康风铃诊所参加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四次
- 下一篇文章: 西藏驴肉淀粉注射机、驴肉淀粉注射机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