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天路去西藏
踏上天路去西藏 年“十一”的长假,我用来赴藏。听说,不久后西藏就要通火车了,去西藏这样的地方,一定要赶个原始与天然。那时,也有一颗年轻而勇敢的心,只管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惧艰难劳顿。 感谢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同事兼好友得知我赴藏的愿望,借给我五千元旅资,大力支持我去。丈夫对我的爱好和决定从来不横加阻拦,婆婆也赶来看孩子,五岁的儿子很乖,没有抱住大腿不放。 就这样,顺利成行。在乌鲁木齐参加了一个小小的旅游团,小到加司机、导游只有十人。一辆微型面包车,上车的第一感觉就是局促,然后就是不安全。车行至达坂城附近,我已经被晃晕了,导游赶紧给我安排后面躺下。我想这是什么破车啊,如此不牢固。感觉特别象上了贼船,不知这一路几千公里该怎样熬过去。 谁知道,那是风力的作用。达坂城是有名的风区,我倒给忘了。过了风区,车不晃了,我也不晕了,又高高兴兴坐到前排,开始期待前方的旅途。 车里九个旅伴。导游兼老板是一个体型健硕很man的小伙子,二十七八的样子,一口东北话。助手是个姑娘,二十来岁,短发、假小子样,她和老板轮流开车,令我好生佩服。一个七十多岁的大叔,瘦削精干,有摄影爱好,是团里唯三的男性之一。一对儿情侣,也是做旅游的,这趟去西藏踩线。其他人就全部是女性了。观察完我的旅伴,不由感慨当代妇女的自主与魄力,都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千里奔波,一路荒凉,第一天汽车驶出东疆到达敦煌,已是夜色沉沉。下车后感觉和新疆没什么差别,毕竟才出新疆几个小时的路程嘛。一买水果,立刻知道自己在外省了。询价时觉得挺便宜,称下来付款的时候才知道这里论斤不论公斤。大家笑哈哈地买了水果,夜色中稍微转了转,敦煌不大的街市却挺整齐,并没有别样风情。 第二天的路程对团友们是个考验,我们要奔赴海拔的格尔木市。虽然路程只有五百多公里,但是对初到高原的人来说,或许会有高原反应。我们每个人都为进藏做了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药物和氧气袋备足了。但是还好,第一段的高原路程没有人启用,下午我们早早地到了目的地。 高原的格尔木,安静、空旷,虽然“格尔木”是蒙语“河流密集的地方”,但是路过的城区未见河流,杨树在风中呼啦啦作响,显的气候干燥。我们的住宿点在格尔木火车站,我和同行的汪兴华大姐转了转火车站,发现所有的商铺饭店都用高压锅煮食物,这才意识到我们真正已经到高原了。汪姐在税务局上班,和我这个行政单位的人有共同语言,一路我们搭伴儿,互相有个照应。 第三天的公里路程非常艰难,我们将在青藏高原腹地行使,越过唐古拉山脉,一天赶到西藏北部城镇那曲。海拔随进程越来越高,有人开始头疼晕眩。我和汪姐很紧张,然而只是紧张,没有出现太大的不适,用不到氧气袋。尤其是看到导游小伙儿和我们一样要承受高原压力,还要保证行程安全,心里就多了几份不忍与镇定。一车人互相问问,七十岁的老爷子也没什么大事。世界上多数的苦难,在良好的心态和耐性之中,能被人们坚持渡过,靠的就是坚强和淡然吧。我们默不作声,话语很少。 由于团费低,我们没有导游解说项目,整个青藏高原之旅要靠我们自己去揣度,类似自驾游。我在家做了一些功课,然而在路上才知道积累实在贫乏。十一年前,网络并不发达,度娘尚未住进大众生活,我手里拿着一张地图,只能了解到自己的行程,风土人情和名胜介绍几乎没有,不知错过了多少感悟。到了几个著名的地点,万丈盐桥、三江源、唐古拉山口,我们才下车停留片刻。在三江源,我们看到远处铁路已修好,长龙般追随公路逶迤前行。一段铁路下是无数巨大的桥洞,不知下面是沼泽还是洼地,或者是野生动物过往的通道。没有解说,不得而知。 青藏路路况尚好,那时流行夏利车都能开到拉萨的说法,但到唐古拉山巅时仍有不少翻浆地段,令人感到高原就是高原,总有一点颜色给你看看。 我们面包车不停地爬升,司机也会不时向我们报告当前海拔。每到一个新的千米高度,我们都会兴奋而压抑。兴奋的是就要来到梦想中的世界之巅,压抑是感到可怕的高原反应不会放过我们。 山区荒凉而寒冷,大多是土色的山头,也有一些积雪,但是还不足以美化大地。在一个海拔四千多米的翻浆地段,我们惊奇地看到了两位骑行上高原的壮士。他们的装备和行头看上去很专业,然而再专业的装备和行头也抵不过高原严苛的要求。我们坐在车里尚且难受,他们还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毅力。壮哉,青年。此后,回到新疆的老家,我开始骑行,坚持了数年,最多的一次一天骑了二百多公里,源动力就来自这两个小伙子,虽然我在车上和他们擦肩而过连他们的面容都不曾熟悉。近年来,骑行上青藏高原的勇者越来越多,也不乏女士,但是十一年前的这两位,一定是先驱。 在经过了一个个新的高程之后,我们来到一个其貌不扬的山原。看起来并没有高峻的陡坡,它仅仅象一个普通的达坂。然而它的名字足以让我们心潮澎湃,全体雀跃下车。我们到了著名的唐古拉山口,海拔米。风力强劲,寒彻骨髓,我几乎是瑟缩着拍了照,几位骑着摩托到来的藏民又让我激动不已,拉着他们合了影。他们的装束非常有民族特色,藏袍虽然朴素,镶边却很花哨,尺把长的腰刀外面是精美的刀鞘,令人想起古代的武士。新疆的少数民族也很彪悍,但是腰刀短小精悍,往往藏在腰间,不似藏族同胞这样张扬地甩在胯前。最逗得是他们的帽子,个个都像西部牛仔。我不知道这是他们的祖传还是随时代进化,觉得很有特色又像是舶来品。如果真是舶来品,那么青藏高原也并不因高远而封闭呢。看得出来,藏族兄弟的藏袍很实用,腰带以上鼓鼓囊囊,一定揣了不少宝贝。 翻过唐古拉山口,车辆载着我们就一路下坡向那曲开进了。途中,我们提出上个卫生间,司机就在山路边停下。我们下路基去寻找隐蔽之处,却不料,高原反应突如其来,心脏开始剧烈跳动,上下路基都变得困难。心慌腿抖赶紧上车,静静坐下。开车的小伙子也有反应,但是职业习惯和身为老板的责任心让他顶住不适,继续驾车前行。 路过了多少荒原、草地我们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到达那曲的时候天又是黑的。旅行社预约好的旅馆是个小楼,我们的车停进后院,全员已经被高原反应折腾的有气无力了。于是旅店的老板赶紧叫来几个年轻的店员帮我们搬行李。我们几乎是连滚带爬上了楼,一头扎在床上,什么晚饭啊,洗漱啊,统统顾不得了。行李更是动都不动,搁置一晚。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好多了,开始渐渐适应高原的海拔。我们甚至还逛了那曲,在一个药店里我看见一位着金色藏袍的貌美女子,颇为雍容华贵。药店老板介绍,那女子的藏袍和首饰就上万块钱,听得我们咋舌。年,身着万元服饰,别说在高原的牧区,就是繁华都市也不多见吧。又听说他们良好的经济收入来源于虫草。最初,藏民不懂人民币的价值,卖虫草来的巨额财富并不珍惜。去买东西付款论“摞”,随便卖家一沓一沓取走他们的钞票,并不细数。这是我们来西藏之前所不知道的乡土民情,听来真是稀罕和开眼。 从那曲出发,我们路过当雄,辗转向拉萨开进。在当雄遇上背包客,是一个女孩,背着巨大的行囊站在路边拦车。我们的车尚可挤上一个人,但是司机老板显然没有这份热心,他婉转的拒绝了姑娘。然而我有敬佩无担忧,要是每个人都拒绝姑娘,她是不会站在这里的。时间尚早,我为她默默在心里祈祷加油,她会如愿以偿搭上车,就象之前的无数次搭载,一截截一段段,路途遥远,姑娘的心坚强。 而途中从车窗闪过的佛塔、磕长头的男子,在意外和意料之中闯入眼帘。来西藏之前就知道自己是来看这些的,因此那份虔诚和感动并不陌生,倒是更为冷静地观察他们,是什么精神让一个民族苦苦追索。 行至拉萨,到达市中心,旅行社安排的住宿点颇为高大上,令我们意外而欣喜,出门找吃的也比较方便。川菜馆开满世界,在高原的拉萨也比比皆是,之前担心的食宿都不成问题了。高原反应渐渐退去,我们期待着次日的游览。 拉萨不大,布达拉宫就在住处前方,第二天,我们顺利来到布达拉宫的大门口,当时心里有多震撼与激动如今记不清了,只记得看似宏伟辉煌的大门处却被浓浓的尿骚味包围,后来我们游览了另外几个景点,这种味道一直跟随着我们,使我对当地有了多面的认识。 我们沿大门内左侧的长坡道前往宫殿,不曾想一爬坡高原反应立即就重返身体。我和汪姐途中休息了几次才到达坡道顶部,接下来拐至布达拉宫背后的小路,从那里进入宫殿内部。在宫殿后部的山道上看北方,拉萨北部的城区一览无余。由于地处高原,建筑物都控制在四层以下,这也是环保之举,拉萨城因着低矮的建筑反而显得朴素亲切。 因为没有去藏南,又在萧瑟的秋天到达西藏,于是西藏之美妙之瑰丽就在于那些宗教色彩了。西藏之印象,最先在于灵塔的奢华。不知是青藏高原为珠宝丰产地,还是民众极尽所能的供奉,当然听说还有国家的专项资助,历辈达赖喇嘛和班禅的灵塔塔身均用金皮包裹,各种珍珠、玛瑙、绿松石、金刚钻、蓝宝石、绿宝石、红宝石等等珠宝镶嵌灵塔周身,极其奢华精美。灵塔被屋宇笼罩,不见天日,在幽暗的室内,那些珠宝大颗大颗地在灵塔四面熠熠闪光。布达拉宫与其说是一座宫殿,更是一座寺庙。在这里,财宝似乎也被净化,圣洁而耀眼,是不会有人动邪念想去抠下来一颗的。 西藏之印象,在于民众对宗教的虔诚。布达拉宫前转着经筒的老阿妈,大昭寺前五体投地跪拜的青年,使我看到他们朴素而单一的精神世界。还有在寺院里遇上的姑侄俩,姑姑年事已高,眼睛已经看不到了,在青海生活,她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来西藏朝觐。于是,身为喇嘛的侄子千里迢迢一路辛苦,将她搀扶、引领到西藏。我遇到他们时,姑姑累了,坐在扎寺伦布寺内的墙边休息,虽然看不到佛像,但是能踏上寺院的土地,她的心里已经非常满足。侄子和我聊了一会儿,他对我不能理解喇嘛吃肉的事做了解释,他说,“三净肉”是可以的。 所谓三净肉就是当你没有看到、听到、或者不是特地为你而宰杀的那只动物的肉。而寺庙里的喇嘛,明显与寺外的藏民形态不同。寺外的居民是瘦削的,沧桑的,带着一抹高原红。寺内的喇嘛是精神的、富态的,大多天庭饱满、面色红润。 而我又稍稍有些疑虑,藏族人民,无时不刻不在祈祷,大昭寺前,捆住双腿五体投拜的青年很多,拖家带口,一磕头就是一天。他们不劳动了吗?不去生产了吗?靠什么养家糊口呢。我的担心一定又是多余的,千百年来,藏民人民就是这样生活的。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我只需要观望就好。 西藏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人们看起来却不常洗澡,估计高原寒凉的气候使他们害怕感冒。他们的发辫用彩色的布条和珠宝装饰,为了防止脱散还要缝制起来,洗一次也要大动干戈的。一群群褴褛的幼儿,在景点苦抱着游人不放,由于境外游人很多,每当看到这种场面,都使我略显尴尬。在布达拉宫大门口,一位卖转经筒的藏族小伙子兜售不成,于是故意撞在我肩上,然后让我赔偿摔在地下的货物,让我措手不及。由于团里的男性不多,我只好大喊“警察”求助。这些印象,也使初到西藏的我颇感意外呢。 在西藏,还感受到了民众对歌舞的热爱,尤其在劳动中也要踏歌起舞,使人惊奇不已。在布达拉宫和皇家公园罗布林卡,我们都看到了藏民修葺屋顶的劳作场面。几十个民工,手里拿着劳动工具,踏着整齐的步伐,唱着悠扬的歌谣,密集地列队成小方阵在屋顶劳作,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们在表演歌舞呢。在公园里,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藏戏,享受他们自己的文化大餐,连寺院里修行的喇嘛,也很热爱音乐。一位登高看戏的喇嘛被我看到,赶紧喊汪姐给我俩拍照合影,那位喇嘛心思在歌舞里,仅仅是瞥了我一眼,随便我怎么拍。 高原处处以空旷、安静示人,拉萨虽为首府,在节日期间也不觉拥挤。人稍多一些的地方就是大昭寺以及旁边的八廓街,还有罗布林卡皇家公园里,其他在山间、在田野、在路上,很少看见成群结队的藏民。我们在西藏逗留了三日,又去了日喀则和天湖纳木错。可能是我们来自西域边疆,风景有雷同,新鲜感并不强烈。震撼我的仍是寺院的奢华和不断变换的海拔高度,我们每天都在四、五千米以上行走,三千米已经是小儿科了。 西藏之旅满足了内心探寻秘境的渴望。宏伟的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内景虽然没有我想象的高堂殿宇,但踏入幽深曲折的楼阁,攀援上上下下的窄梯后,轰然出现在你面前的那些无价之宝,及至在街市看到普通藏民脖颈上都挂着的各种奇异的珍宝串成的项链,使你感到这就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上天没有亏待他们。 今天,火车已经通往西藏十年了,大批的游客已经蜂拥而至了吧,不知道她是否还神秘依旧。在满足了世人的好奇、安抚了信徒的心灵之后,一切,还会不会如那日我初见她的宁静壮美。下次,我将前往藏南,圆满西藏之旅。 中药治疗白癜风白癜风初期如何治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jj/3688.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年西藏旅游景点热搜
- 下一篇文章: 西藏组第二阶段报道阿古顿巴情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