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如何再上一层楼
西藏旅游要提升文化旅游体验 近日,西藏自治区旅发委发布消息,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5.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04万人次,同比增长25.3%;接待国内游客.84万人次,同比增长25.3%。实现旅游总收入92.55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同比增长24.1%;国内旅游收入89.83亿元,同比增长32.1%。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西藏旅游如何更进一步? 环境艰险成为制约因素之一西藏,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离天最近。西藏旅游资源的垄断性自然天成,具备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殷实家底。然而,艰险的地理环境、单一的旅游产品,却让西藏旅游难以形成规模之势。 西藏因其地处高原,每年的七八月是西藏自然环境良好的最佳时节,其含氧量也只有内地的七成左右,而其他月份只有约50%,人迹罕至的圣山圣湖含氧量更低,使得大多数游人无法到达,即使在海拔米的林芝八一镇,内地人也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而在多米的拉萨,高原反应几乎是家常便饭。这让许多第一次进藏的游客,在兴奋中带着不安,这种心理压力又无形加重了实际的高原反应,强化了人们对西藏旅游的风险认知。 西藏文化对于游客而言一种充满神秘色彩,让普通游客神往,但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使得人们难以亲近。 多年来,西藏文化旅游的突破仅限于《文成公主》《幸福在路上》等旅游演出的推出,稀少的文旅产品与丰厚的西藏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西藏文化旅游的体验性得不到提升,高原藏文化资源难以形成藏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IP也就无从谈起。只有采取适当应对和疏导之策才能让西藏旅游打破这种局面。 克服困难改善旅游环境西藏旅游一定要解决好室内高寒缺氧、室外山高路险的问题。 从设施配套方面而言,笔者认为,酒店宾馆都要有自助的供氧设备,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未来要实现自助吸氧全域覆盖,让有需求的游客可以自助吸氧。此外,可以开发便携式吸氧设备,国人笃信防患于未然,这个需求市场很庞大。另外,因缺氧引发的综合不适,要有相应医护机构和人员,特别是在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山南区域,要健全高原反应的应急、救援、医疗等设施设备。 目前而言,内地进藏,飞机和火车的客流量依然有限,自驾游是进藏旅游的主要方式。面对山高路险,需要优先提升滇藏公路、川藏公路的道路安全和救援保障。解决高寒缺氧、山高路险,本身也是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 对于藏族文化旅游的开发需要以宗教空间、建筑、仪式、经文、服饰等为产品打造灵魂,在不违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通过差异化空间,挖掘藏文化情感,创新表现手法,以现代游客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满足为契合点,通过类场景化、真氛围感的表演方式让藏文化得以再造,实现旅游产品化,推动西藏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提升其内涵和价值,而宗教场所本身仍然以观光游为主,渐次发展文化研学等深度游。 通过这些方面的旅游发力,西藏旅游将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反之,西藏旅游终究还是高原观光、民族探秘的观光游,旅游区域仍然集中在拉萨、林芝、日喀则等点状城市,高山大河、圣湖草原、藏文化遗址遗存难以实现旅游开发和产品打造质的跃升。 旅游资源迎新生打造特色休闲度假区西藏有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浓郁的旅游资源雪藏。随着环境的改善,这些资源也将迎来新生。 在以雪山圣湖、藏风蕃韵为核心的西藏众多特色资源中,既有全国知名,但尚未进行旅游化开发的地热温泉、藏医藏药、草原牧场,也有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的雪山、藏王墓、藏传佛寺、苯教遗址、藏风村落,还有品质高、分布广但并未转化为旅游商品的农牧产品、藏族服饰、民族饮品、手工艺品等。这些资源很多分布在高寒缺氧、山高路险地域,虽然资源多、特色强,文化底蕴深厚,但基本处于沉睡的状态。 如措美县海拔米,一旦解决缺氧问题,在哲古湖区域,便可以以地热温泉为基础开发泉氧酒店,以藏式哲古村建设恒温高原藏式生活小镇,同时辅以户外便携式吸氧,结合藏药打造藏式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地。如此一来,普通游客将会在措美停留较长时间,不仅可以带动措美农牧民脱贫致富,极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为西藏其他县市提供借鉴,结合资源特色发展富氧恒温的休闲度假区,留下游客,留下消费,提升旅游品质和效益。 如此,全域旅游在西藏才有现实的可能,加之培育旅游产业,引领产业集聚,旅游带动发展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路径和抓手。 从产品到产业打造产业闭环西藏旅游尚处于点块状的空间形态,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遍布全自治区,而有规模的旅游产业仅出现在拉萨、林芝等少数城市和景区,更谈不上产业链的培育和壮大。 摆脱了高原旅游顽疾的西藏,旅游产品将会不断丰富、延伸,朝着有组织、成系统、上规模的产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将打造产业闭环,形成体系。 笔者以为,西藏未来要重点发展大健康、自驾游、文化休闲等产业。 西藏的大健康业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进藏和藏地旅游中的风险预防、供氧服务、医疗急救等安全性健康产业,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其产业规模值得期待;二是增进健康的产业,如地热温泉养生、藏医药养生、藏式食补等养生性健康产业;三是保障性健康产业,主要是保证本地人生命健康的产业,因为地广人稀,医疗资源集中在拉萨等少数城市,大多数地方的健康医疗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的进入,这种不均衡有了改变的机遇。 自驾游、文化休闲在西藏已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在产业配套、产品策划、资源转化、服务品质上多下功夫,特别是文化休闲业,要向藏式生活休闲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深度度假的必需。 随着拉萨新机场、拉林高速、拉林铁路的建设,以及其他重大交通设施的谋划,未来西藏旅游可以探索自己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泛旅游产业的铺展,将成为西藏整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支撑,加速“一江两河”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地区建设水平、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提升,为西藏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杭州华清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jj/6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十一黄金周西藏旅游的十条禁忌,触犯要吃大
- 下一篇文章: 旅游资讯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