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文化展上,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
“这个双体陶罐是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陶罐上出现的‘W’型折线,与黄河流域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类似,佐证了新石器时代藏民族和周边地区之间的交往和融合。” 站在昌都卡若遗址出土仅此一件的双体陶罐前,首都博物馆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副研究馆员、策展人张杰向聚拢在身边的参观者介绍到。 2月27日上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了来自西藏、北京、河北、青海、重庆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组件文物。其中我区共有组件文物参展,参展单位包括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罗布林卡管理处和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共12家文博机构和寺庙。 参展文物类别涵盖考古出土品、印章、造像、法器、唐卡、瓷器、民俗品等。其中鸟兽纹“王侯”汉字织锦、曲踏墓地出土天珠和黄金面具、永乐年施刺绣大威德金刚唐卡、曲英嘉措绘制四世班禅唐卡等文物分别来自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和故如甲寺等寺庙,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此次展示文物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占参展总量的84%,是近年来我区文物在外地展示规格最高的一次。”西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巴桑罗布介绍,此次展览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合同一家四个方面,展示了西藏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了西藏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往。“通过大量文物使西藏的历史文化显得更为立体和全面,表现了雪域高原各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形成自身的民族文化,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彩历程。”巴桑罗布说。 现在跟随畅畅嘟嘟一起去看看吧。 1、卡若遗址出土双体陶罐 记者旦增西旦摄 陶罐双体流畅的独特造型表明该器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器,很可能是在氏族部落举行祭祀和庆典活动时所使用礼器,具有特殊意义。不仅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和造型能力,而且在艺术水平和表现形式上,与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彩陶相差无几。 2、永乐年施刺绣大威德金刚唐卡 记者旦增西旦摄 这幅唐卡通长4.3米,宽2.39米;画心长3.24米,宽2.4米,比一座普通的平房还要高。是明永乐年间施予大昭寺的,采用密针叠线绣制手法刺绣而成,其色泽鲜艳,针线细腻,神像造型生动,是明朝初期中原手工艺的代表作品。由于生产工艺来自内地,又是中央政府的赐予,体现了藏地对内地的文化交流和认同。 3、首部官修大藏经 记者旦增西旦摄 永乐版《甘珠尔》大藏经长72.5厘米、宽26.5厘米,是历史上第一部官方修订的大藏经,也是第一部雕版印刷的藏文大藏经。修订之后,明成祖将其赐与西藏两部。此件展品来自布达拉宫珍宝馆,而另一部则藏于甘丹寺。 4、皇太极敦请萨迦法王会晤圣旨 记者旦增西旦摄 年,五世达赖喇嘛派遣使团前往盛京觐见皇太极,并带去藏巴汗、固始汗、红帽噶玛巴、四世班禅及萨迦法王等写给皇太极的信件。年使团返回西藏,带回皇太极给上述政教首领的回信。这份圣旨就是皇太极写给萨迦法王邀请他会晤的文书,是清政府向西藏颁发的最早的圣旨。 5、中统元宝交钞 记者旦增西旦摄 为忽必烈中统元年颁发,是元朝最早流通的纸币。该币发现于萨迦寺,揭示了元顺帝与萨迦派的密切关系以及元中央对西藏地方经济的掌握和影响。 6、阿里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出土茶叶 记者旦增西旦摄 这些茶叶出土时已呈黑色团状,据碳14测年,其年代为距今约0年左右,与陕西西安汉代遗址发现的茶叶并称为迄今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实物。其表明,至少在0年前,茶叶已经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被输送到海拔米的西藏阿里地区。 7、乾隆款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记者旦增西旦摄 此像为紫金琍玛造像,琍玛,即铜合金“紫金琍玛”,是自尼泊尔引进的一种合金工艺,在藏民族文化中认为古响铜铸造的佛像比纯金造佛像更为贵重。此佛像为乾隆四十六年(年)二月,清宫造办处奉旨造紫金俐玛无量寿佛9尊中的其中之一。 8、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曼陀罗 记者旦增西旦摄 整尊金刚曼陀罗的八瓣莲花都可以自由开启,闭合时用伞盖扣住锁扣、形成莲花花蕾状,中央莲花台上主尊为大威德金刚。莲茎为卷草形式,每个卷草圆内安放度母和金刚萨锤像、左右下方各有一尊奔向莲花的龙女,其座上有“大明永乐年施”铭文,为明代宫廷汉藏艺术交融的作品,为宫廷施与之物,收藏于布达拉宫。此次展出的为该文物复制件。 9、“王侯”汉字织锦 记者旦增西旦摄 这件丝织品出土于阿里噶尔县故如甲墓,墓葬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东汉西晋时期,因织有鸟兽纹和汉字“王侯”而得名,它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丝织品,同样纹饰的丝绸在新疆地区也有出土。考古学者认为这类丝织品应为中原内地制造后通过‘高原丝路’传到西藏,为研究当时西藏西部地区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及交通路线提供了实物证据。 10、扎什伦布寺敬献清乾隆皇帝的呈文 记者旦增西旦摄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廓尔喀人第二次入侵西藏,日喀则僧俗涂炭,扎什伦布寺遭洗劫。乾隆五十七年()二月,福康安奉乾隆皇帝命令率七族之军驱廓尔喀人。七月,侵略者请降。战事结束后,扎什伦布寺向乾隆帝敬献呈文,感谢中央政府派兵收复后藏地区。 11、步辇图 记者旦增西旦摄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重量级文物,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直接反映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向唐太宗请求和亲的历史。文成公主进藏不仅带去很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典籍,随行的还有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阎立本以此为题,绘制了这幅歌颂古代汉、藏友好交往的作品。 12、天珠 记者旦增西旦摄 天珠是以蚀花工艺制成的玛瑙珠,制作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年,制作中心有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后经西亚至印度或从中亚经于阗传入西藏地区。年在阿里曲踏墓地出土的这颗马齿纹天珠是西藏地区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天珠。 13、古象雄部落的黄金面具 记者旦增西旦摄 黄金面具作为随葬品这一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当时的欧亚大陆范围,该面具上除了绘有象征图腾崇拜的“大角盘羊”纹饰以外,还可清晰看见成对出现的鸟兽,这与中亚、西亚的文化传统相关。说明早在距今至0年前,西藏西部地区就已经与新疆、南亚次大陆联系紧密,并通过新疆与中原、中亚和欧亚草原产生互动和交流。 14、乾隆御笔写娑罗树并赞图 记者旦增西旦摄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乾隆皇帝为祝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寿辰亲笔所作。是六世班禅进京献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清中央政府和西藏宗教领袖间亲密关系的实物见证。这幅墨画上方分别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赞,每段书后分别相应字体的印文“乾隆”御印,共四组八枚。 15、兽首胡人纹鎏金银瓶 记者旦增西旦摄 唐代,此银瓶供奉于大昭寺内,壶身錾刻有一组生动活泼的图像,担任弹琵琶和成组人像各二组,其中弹琵琶者呈“反弹琵琶”的姿态,与著名的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如出一辙。该文物收藏于大昭寺,此次展出为复制件,展期仅一个月。 天路文华:“纵横在世界屋脊上的那些离天最近的道路,一端连着雪域高原,一端连着祖国内地,世界也因此与我们相连,千百年来,天路上行进着无数不畏艰险的的贤者,一串串脚印,一行行车辙,连着人们的血脉,世上本无路,天路是每个热爱西藏的人走出来的路,也包括驻足在此的你和我。” 青春昌都 昌都青年人自己的平台诚做青年贴心人传递青春正能量倡导文明新风尚 ngdu长按下面的可以快速青春昌都哦! 征 稿 啦 gnzx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jj/7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共西藏农牧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2017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