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日喀则的家书大众日报
“爸爸真的真的很想你,此刻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女儿啊!希望你长大后能懂得几分爸爸所想,原谅爸爸的不是,爸爸永远爱你!” 写这封信的时候,谢新胜对孩子的愧疚如泄洪般喷涌。但他心里清楚,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他要给孩子的是正能量,他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够明白爸爸的选择。放下笔,仰望着低垂的夜空,星星显得格外清晰。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民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2月下旬,在疫情尚未消除的情况下,为确保“6.30”完成西藏“三区两州”和“抵边村寨”深度贫困地区配网建设任务,国网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起帮扶西藏配网工程援建活动,山东公司支援日喀则。 3月8日,满怀着公司党委和领导的关怀与期望,国网滨州供电公司运检部配网建设班谢新胜开始了西藏日喀则帮扶之行。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援藏了。由于工程难度大、周期长,上级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帮扶任务将是一场长达半年的持久战。 “孩子太小了。上次走了一个月,我错过了孩子学走路,这次要呆到8月份,估计孩子该不认识我了……”说到这,谢新胜有些哽咽,但他耸了耸肩,立马用笑容盖住失落,打趣地说:“没事儿,媳妇认识就行,不能视频的时候就多给孩子看看我照片!” 又是两日的辗转奔波,抵达日喀则和平机场,征途八千里,国网一脉情。此次帮扶谢新胜与另外两名同事被分派到第一项目组,负责仲巴、萨嘎、吉隆三个深度贫困县的配电网工程,总规模2.19亿元,占据日喀则市供电公司“三区两州”工程总规模的一多半。又经8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海拔米的项目部驻地萨嘎县,开始了接下来的战斗。 初春的青藏高原,依旧是千里冰封、寒风刺骨。仲巴、萨嘎、吉隆三县面积相当于半个山东省,地广人稀,是日喀则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萨嘎县城非常小,仅有一条街道,温度平均在0度左右,三个人一个房间,住的地方没有暖气和空调,屋内屋外几乎一个温度,只能靠电褥子取暖。因为没通大电网,电力供应仅靠一座小水电站维持,春季属于枯水期,每天电力供应10个小时,一到晚上就停电,整个城市瞬间陷入一片漆黑。 虽说有过一次援藏经验,但此次难度更大。由于施工环境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中午的时候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却狂风肆虐、漫天黄沙,有效的施工作业时间非常短。且受地形限制,大部分施工地点运输车辆、施工机械无法进入,只能靠牲畜和人力搬运,施工难度是平原地区的数倍。 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小组需要每天去施工现场,对工程物资的到位情况、实际需求量、物资变更的数量、型号及需求进行现场排查,对各施工项目部工艺质量、现场安全、工程进度进行监督协调,最大限度加快施工进度。由于现场路程遥远,往返近公里,基本上是披星戴月,早晨一早走,很晚才回来,每天基本上就是吃两顿饭,在崎岖的山路间来回奔波。回不来的时候,就在现场安营扎寨,搭帐篷住。 “这里还经常下雪呢!有一次从现场回来路上下起了雪,盘山路又窄又滑,旁边就是悬崖峭壁,车轮一打滑就完了!”聊起难忘的经历,谢新胜说起那个用了两个小时才翻过去的山头。 都说西藏是人间圣地、世外桃源,然而对于一个援藏工作者来说,这些也许都只在梦里吧。随着工程的有序推进,一条条电力天路不断延伸,承载着来自山东电力的技术和温暖,跨越高山峡谷,把光明传递到抵边村寨牧民的家中。 “苦倒没什么,主要是想孩子,错过她人生的重要阶段,觉得很愧疚。但是我又很自豪,有这样一个机会能为公司出薄力、为国家做贡献!”谢新胜笑着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剑桥陈巨慧通讯员于洋报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ly/1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点击右侧小图年12月15日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