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坝县马秀乡布谷村麦多一家

布谷村被当地人称为挂在半山腰的寨子,全村土地均为旱地,完全靠天吃饭。在旧西藏时期,村里就无一户富裕户,说是差巴户,但实际于堆穷户无异,一但天旱全村人都得外出乞讨度日。因土地全部是挂在半山腰,所以无法大规模耕种。粮食产量极底。即使这样,乌拉差和地税仍然被定得很高,这也是很少有外村的姑娘愿意嫁入的原因之一。

麦多和丈夫都是本村的,结婚后就被双方家长要求分户,只因他们都不是家中的长子长女。根据习俗,每户人家只能由长子长女支顶门户,其余的子女,成家之后必须分出去单过。分户时如果家中有领种的土地,可适当分与,但必须经过领主家同意,否则就要被收回。麦多和父母分家时,就因未报领主,所以分的土地转眼就被领主家收走。失去了土地,麦多刚成立的新家就成了堆穷户,无奈只好外出乞讨。乞讨和给人打工的日子不好过,好在此地离边坝宗很近,那里的大户比较多,逃亡破产的差巴更多,所以还能找到一些短工活,所挣聊以活命。

民主改革后,经历过流浪乞讨的丈夫,对那个吃人的旧西藏非常地憎恨。土改工作组的干部告诉我们广大的农奴为什么做死做活仍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是因农奴的劳动成果被不劳动的三大领主剥削走了,是他们吸走了农奴的血汗,是他们挥霍着农奴的血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因此丈夫对领导农奴翻身解放的共产党、解放军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他积极参加工作组举办的扫盲班学习,因成绩优异而被区里选为聘用干部,后转正为正式基层干部。从那时起乞讨的日子就远离了麦多的生活。

民主改革后,政府就拨款组织乡民兴修水利,从很远的地方引来泉水,用以灌溉旱地,靠天吃饭的日子渐渐地离村民越来越远。吃饭的问题解决了,政府又帮助村民提高现金收入,利用组织村民有序地采挖虫草、劳务输出、低息贷款等多种手段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如今布谷村的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元。过去的要饭村不复存在。真真地布谷鸣春。

编辑:爱乐福

审核:西藏自治区妇联组宣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ly/1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