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话务兵
一九六六年九月十二日我亲爱的爸爸与世长辞了。爸爸的一生,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进军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的岁月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爸爸的追悼会上,做为他的子女,我们宣誓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也要踏上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道路。 不久,西藏军区首长同意了我和姐姐进藏参军入伍。 作者 进藏时,军区本安排好的是吉普车,当时又恰逢周恩来总理派了专机,准备到拉萨接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军区司令员張国华赴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经上级请示批准,军区叫我和我姐搭乘周总理的专机进藏。我和姐姐又幸运地被批准搭乘这驾“伊尔18”专机飞赴拉萨。听见能坐飞机进西藏,当时我俩的心情真是激动万分。 这是我们第一次坐伊尔18,而且是周总理的专机,我们太激动了。 当我们抵达双流机场,看见飞机停在机坪上。从来没坐过飞机的我太高兴了。妈妈眼睛己湿润了,马上要离开家去西藏了,我心里也酸酸的,不想在家人面前流眼泪,提着我的小箱子,和家人道别上了飞机。 当我们走进总理的飞机时,看见的是空军飞行员,一位高挑高净的空军女军人告诉我们这是首长的专机,飞机上的东西不能乱动乱摸,飞机起飞后不能随便走动。周总理的专机宽敞明亮,一张长条桌子旁两排椅子,另一边是茶几,有对沙发;旁边有一间卧室。我们只是上飞机时乘务员带我们看了看,便坐在沙发上。我心里在想,飞机也和家的感觉一样啊。飞机起飛了,空中女乘务员给我们发了一盒高级的点心,纸盒很漂亮。因有高原反应,又是第一次坐飞机,头疼的厉害,根本什么也看不了,这已初尝高原反应的厉害,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 年我调到军区通信总站,我们通信总站有电话中队、电报中队、电力室,机务站,维护排,车队。我被分到电话中队当话务员。 话务接转 我刚到通信总站电话中队时很艰苦,我们女兵住的是通铺,后来有点木材了,才用木材搭成双铺,但搭的双铺很晃,不是很结实,一人动一下,旁边的都在动。想想我的父母前辈,他们30年代,40年代的老兵那时那有活动床休息啊,天当被地当床,山当书案月当灯,盖着蓝天铺着地。我们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有宿舍,有床,知足吧。 当时我们用的是人工值守的磁石电话交换机。每个话务员要熟记号码,熟练操作。我们的基础语句是“请”字当头,“好”字结尾。“喂,请讲”,对方接通后“好”字结尾。这就是话务员每天的工作。 话务训练 谁当话务员都是从不会到慢慢学会的。这个过程要认真学。回想我第一次上机值守时,还觉得特别简单,戴上耳机就坐在位置上,对方一讲话也没听清楚,再一问他又发火了,真的有点手忙脚乱,手拿插头都不知往哪插。班长说,每人上机都有第一次,不着急,慢慢来。 曾在军区任打字员 话务员的语气是必须轻言细语的。我因嗓子粗,有时接送电话,“喂,请讲,好”。但班长觉得我的语音不够轻言细语,她操作给示范给我们看。经班长提示帮助,我的语音也可以了。 (全国各地来当兵的人都有,每地的语言也不同,不是都讲普通话的)经过多次的上机值守,一遍一遍的对联,慢慢的,我也从第一次上机紧张到后来也熟能生巧,终于成为一个合格的话务员了。 电话队合影左一为作者 通信兵要学会各种技能。我们通信总站有电话中队,电话中队有维护排、机务站、电话队,电力室。开始我想我们女兵值好班,接好电话就行了嘛,但还要我们学爬杆,从内心想,这是男兵的工作嘛,干嘛非要我们女兵去爬什么杆呀。 因为穿了军装,从战时着想,女兵也要学会爬杆,进行杆上作业。 我是真海燕 别的女兵爬了杆,别管是怎样上去的,可人家上去了。我拿着脚扣,第一次没掛上杆,再加上害怕,脚下也不会用力,爬到半截出溜一下滑了下来,坐了个屁蹲,别人看到还在那笑。我又生气又着急,心想你们别笑,不就是上杆嘛,来吧,谁怕谁呀!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最终还是手脚并用爬上杆顶,但这次仅仅是爬上了杆,什么也没做,在杆上看地面心脏更是颤抖起来,西藏空气稀薄,又缺氧,要学会爬杆真的叫一个累,爬上去已喘不上气。女兵特殊情况多些,在杆上修故障我是真没这胆量,在高空中都害怕的不行,又没有任何保护装置,爬下杆时衣服己全部湿透了。 作者后排右二 虽然艰苦但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胆却,经过不断训练,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我终于比较轻松地爬上电线杆,还能在上面进行通话作业。最后这爬杆的技能我们全班战友全部通过。 便携式磁石电话机 60-70年代常见的拨盘电话机 年正是文化大革命,为了宣传,我们电话中队成立了宣传队,李树宇副队长兼宣传队队长。 李副队长是年入伍当兵的,是天津人。 左三为作者 我们这支宣传队赶排了一组节目,舞蹈: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洗衣歌,女声表演唱,器乐小合奏。 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几个女兵话务员天天除了上班值守电话,晚上还要加班排练,我是编舞,要教会大家跳好舞蹈,一次两次动作不整齐,节拍不均,练了又练,终于练好了。 这时又和乐队合练,多次磨合,一台节目出台了。又开始申请服装了,那时部队经费不多,好不容易才批了一套藏服,申请的新疆服没批,只能用纱巾带在头上代表新疆服了。李副队长又领着男兵练民乐,笛子,二胡,扬琴,...... 李副队长一手京胡那叫一个绝,他唱的京剧也是韵味十足了。 作者 我们宣传队走上了街头,走向了牧区。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一次次的演出让我们很累。 记的一次要下乡演出,我本来胃痛己好多天了,我不去演就少一人,我强忍疼病把舞蹈跳完,衣服已全湿了。 前中李树宇 后左一作者 劳动光荣 当兵的时候,我们也要下地劳动。西藏的太阳是很晒人的,太阳的紫外线太毒。女兵也是爱漂亮的呀,让太阳一晒,一会脸就成了高原红了。 我们当兵那时随时都去劳动,去西郊一劳动就是一天,每当去劳动时又累又苦的,当收获蔬菜时才感觉到劳动的付出换来了收获。那个年代没有别的蔬菜,只有大白菜、莲花白、土豆、萝卜。 在西郊菜地劳动。 左一張兵,左二郑军红,右一扶庆浪 一次我在拉萨大街贸易公司旁边的饭店,我刚进去,服务人员问道,当兵的要点菜吗?我随口一问,有蕃茄蛋吗?服务人员说15元,我不敢多问了,说声谢谢就走出了饭店。我一月津贴才10.75元,吃不起这么贵的菜啊。那时的拉萨还没有大棚,蕃茄都要靠汽车运进来。 现在回想起来,留下一段记忆,也满有意思。 作者近照 《通信兵的故事》 编辑部编辑整理,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提前知会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出入以真实情况为准,本平台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最终解释权归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ny/11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藏民族大学校学生会工作动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