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介绍西藏那曲班戈县
=====西藏那曲班戈县===== 班戈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因境内的湖泊班戈错而得名,地处藏北西部,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之间。东与那曲县为邻,西与申扎县搭界,南与拉萨市当雄县、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相邻,北与双湖县和安多县相接;北边和东边分别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接壤。 年,班戈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万元。旅游景点有孜日贡巴寺、恰多朗卡岛、纳木错、色林错等。 1.历史沿革那曲地区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今那曲地区,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 公元七世纪前后,那曲地区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 宋朝(—)以后,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今班戈一带属和硕特蒙古政权管辖。 清朝时,雍正六年(年),清政府在拉萨设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十六年(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今班戈一带属于西藏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归驻藏大臣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年),西藏政府在那曲设立羌基总管,并将朗如宗的江龙地方划出另设江龙宗。 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对藏北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黑河基巧办事处下辖九个县。年7月5日,成立了青龙县和班戈县。 1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西藏的“黑河地区”改名为“那曲地区”,班戈县自此隶属那曲地区。青龙县改称达木萨迪县。 年5月,达木萨迪县并归班戈县。 年,双湖办事处(今双湖县)成立,班戈县色瓦区划归双湖办事处(县级)管辖。 年,班戈县新吉区的统一乡划归申扎县。 2.行政区划年,班戈县辖2区18乡,个村。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班戈县辖个镇、6个乡:普保镇、北拉镇、佳琼镇、德庆镇、马前乡、门当乡、保吉乡、青龙乡、新吉乡、尼玛乡。 3.自然资源矿物资源据1年资料显示,班戈县主要矿产有硼、砂金、锡、铬铁、盐、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等。 动物资源据年资料显示,班戈县野生动物有野驴、黑颈鹤、藏羚羊、熊、樟子、雪豹、雪鸡、岩羊、拾俐、狐狸、秃赞等;鸟类主要有黑颈鹤、斑头雁、秃鹫、藏雪鸡、棕头欧、秋沙鸭等;鱼类品种主要有西藏裂腹鱼、裸裂尻鱼等。 植物资源据年资料显示,班戈县药用植物有角苗伞根、虎耳草、大叶秦芜、小叶秦芜、麻黄、红花、刺参、葫芦苗、高山党参、青活麻、大黄等0多种。牧草品种有紫花针茅、高山蒿草、苔草、莎草、禾草和杂草等。 能源资源班戈县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据年资料显示,班戈县年日照时数达多小时,太阳能资源为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62天,平均风速为5.7/秒。另外,班戈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念青唐古拉冰川面积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冰川融水19.3亿立方米,水利资源较为丰富。 .经济发展综述年,班戈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8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万元、第三产业完成.39万元;县级财政收入完成1万元,同比3年增加万元,比年上年提高12.96%。 第一产业年,班戈县牧民人均收入完成.99万元,同比3年增长0.15%;现金收入实现.18元,同比3年增长0.0%。年,班戈县商务局积极争取中石化援藏项目,并整合扶持农发、援藏等方面资金万元(其中援藏投资万元,扶贫农发投资万元),建设了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努力打造“班戈县高海拔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第二产业年,班戈县第二产业完成.1万元。班戈县工业主要有畜产品的加工等手工业。5年2月,班戈县已与3家外地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分别为拉萨金石玉源工贸公司对班戈县佳琼镇村蛇纹石矿进行投资开发;山西怀仁县畜产品加工合作社在班戈县城投资建设畜产品加工厂(一期投资万元);西藏贡嘉工贸有限公司(一期注册资金0万元),共计引进资金3万元。 第三产业年,班戈县第三产业完成.39万元。班戈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万元,同比3年增长21.9%;项目建设涵盖市政、教育、畜牧、扶贫、交通、水利等96个,总投资达到.56万元。 5.社会事业教育事业2年,那曲地区各县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99.05%、93.5%和38%,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班戈县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中石化援建小学1所、各乡镇小学9所。3年,中石化投资多万元援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项目建成,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拥有1座综合教学楼、6栋学生宿舍楼、栋教师宿舍楼、多功能会议室及先进的教学设施。 社会保障年,班戈县民政局在全面做好城乡居民低保户、五保户供养等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惠民保障救助政策,及时兑现救助资金,保证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班戈县享受城镇低保对象1户、人,落实资金.8万元;农村低保享受对象户、人,落实资金39.01万元。 年,班戈县共对名一、二级伤残人士发放补助资金6万元;对95名肢体伤残人士发放3年度机动轮椅车燃料补贴资金3.61万元;对名80岁以上寿星老人发放健康补贴资金9.1万元;对73名孤儿发放3年度基本生活费70.96万元;节庆期间,开展走访慰问驻军官兵、退伍军人活动,发放慰问金3.6万元。及时兑现5至9月份低收入物价补贴57.万元;发放五保户护理费11.0万元;发放高校特困生补助2.9万元。 交通概况西藏民主改革前班戈县境内无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改革后修建了通往那曲、申扎、尼玛、双湖等地的公路,截至1年,县境9%的乡镇已通公路。现境有区(省)道公里,县道27公里,乡道公里。 3年到年,国家投资万元实施了班戈县农村公路建设,建设31条通村(寺)公路,总里程.15公里。截至年底,31条公路工程项目基本完工。 西藏区(省)道线:班戈县至日喀则市,全长50公里。 6.旅游资源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 色林措 色林措是藏北草原仅次于纳木措的第二大咸水湖,位于申扎、尼玛、班戈三县的交界处。海拔米,湖泊东西长72公里,平均宽22.8公里,其中东部最宽达0公里,湖水面积平方公里,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因为湖边沼泽地甚多,前往需注意安全。 孜日贡巴寺 孜日贡巴寺在班戈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当地意为“牛额头白点寺”,亦称“孜日棍巴”、“孜日寺”,为牧区一小寺庙。寺内藏有佛像和各类佛经。 恰多朗卡岛 在纳木错北面的恰多朗卡岛,崖壁上也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图像和图案,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宗教的含意,看成是各种佛像及文字,当作圣迹。越来越多的修行者来到这里,在山崖上的开凿洞窟进行长年修行,后来的人们在修行圣地上建起了恰多寺,这是一座格鲁派寺院,约有多年历史。 7.风俗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谐钦) 班戈“谐钦”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辈们到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粮仓时的粮歌、剪羊毛时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时的奶桶歌、赞美山水的山歌、赞美牛羊肥壮的放牧歌等不同的歌曲当中提炼而自创出来的。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鲁) 昌鲁(侠盗歌)是藏北民歌的基本之一,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历史悠久、蕴藏也极为丰富。具有歌腔自由舒展,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自娱自慰等基本特征,真切地反映出旧社会生活的情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创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勇敢追求和对封建土地主的强烈反抗。 请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ny/6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画西游鲁朗藏秋西藏金秋单卧双飞1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