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第三部《离别》,是写内战爆发之后,因政治歧见,一部分知识分子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因为不同的抉择在海峡两岸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漩涡中不同的命运!本篇除注明者外,均引自《南渡北归》,很多段落直接抄录,当然有删减。原本在有关段落后面注明摘录于何章何页,但太多且繁琐,故删去,特此声明。

十字路口——北留

大陆学人,听从南京方面安排,有机会和条件的去了台湾。而选择留在大陆,各有各的考虑,情况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人,追求进步,向往光明。他们对国民党的统治由失望而不满,对共产党民主自由进步的主张由衷地赞成拥护,早就萌发了弃暗投明的心思。已做了中研院院士的陶孟和就属于这种情况。抗战期间,陶孟和以无党派人员和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出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开始涉足政界。随着对国民党政权认识的逐渐加深,随着主持多项农村经济与社会状况调查,陶“左倾思想日益强烈”。年5月,竺可桢由杭州潜往上海,听任鸿隽、陈衡哲夫妇说:“陶孟和颇赞成共产,近来大发议论”云云。

因此,当中央研究院决定迁台时,时任该院社会调查所所长的陶孟和明确反对,毫不客气地对朱家骅说:“搬不搬要同全所同仁商量,以多数人意见为依归。”面对朱家骅的步步紧逼,陶孟和给社会所的同仁打气说:“朱家骅是我的学生,我可以顶他,他不敢把我怎么样。”此时的陶孟和决心拉着手下兄弟弃暗投明。

与陶孟和有相同思想的是曾昭抡、曾昭燏兄妹。曾昭抡是曾国藩的后人,幼承庭训,饱读诗书,年考上庚款留学生,进入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学习,3年修完4年课程。后转攻化学,年获该校工学院博士学位。与俞大絪婚后,出任中央大学教授,很快就兼任中央大学化工系主任。这位熟练掌握英、德、意、俄等五种语言的天才化学家,抗战期间就做原子核能的研究,并撰写了《原子与原子能》一书。在从事教育与科研的同时,他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研究军事战略,对中日战争、盟军与德意法西斯军队的战事,从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各将领的特长与弱点、各国军民士气等方面,发表了篇以上的军事评论。年6月,曾昭抡正确地预测了盟军将在诺曼底登陆的具体位置和时间。年1月,应《正义报》约请发表谈话,明确回答,欧洲战事将于“上半年结束”。同年五月,在谈到盟军何时进攻日本时,认为“最早当在今年八九月份……战争的结束,也许并不在远。”曾昭抡这一预言,引起了国民政府军政当局高度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真皮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wh/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