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5日

自治区党委政府宣布:

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成绩的背后

是一步步坚实的脚印

西藏卫视+

为大家带来年度重磅专栏

《西藏脱贫影像志》

记者将走遍西藏74县(区)

选取那些曾经贫困的家庭与时代合影

一起回顾来时路

见证西藏脱贫奇迹

记录西藏脱贫影像

这本西藏定制脱贫相册

请查收

64

日喀则市仲巴县

巴桑扎西的大家庭(图一中间为巴桑扎西)

照片故事

仲巴县

仲巴,意为“野牦牛之地”。仲巴县地处西藏西南部、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因境内野牦牛较多而得名。

仲巴县是距日喀则市市区最远的县,有“天边仲巴”的别称。记者一早从日喀则市出发,经过重重山脉,到达仲巴县时已经接近黄昏。

故事的主人公巴桑扎西

巴桑扎西一家是仲巴县拉让乡唐西村村民。仲巴县是日喀则市唯一的纯牧业县,农牧民群众主要以放牧为生。由于地处偏远,海拔高,经济来源单一,巴桑扎西一家多年来只靠着自家的牦牛获取微薄的收入。年,巴桑扎西一家被乡里定为扶贫对象。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巴桑扎西一家被精准识别确定为贫困户。

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巴桑扎西决心改变现状,让自己的后代不再贫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巴桑扎西一家一步步开始了向脱贫致富迈进的步伐。

巴桑扎西一家搬迁后的新房子

巴桑扎西的妻子要照顾家里的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巴桑扎西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只能在周边工地务工,务工之余,他利用自己手工编织的手艺做起了手工,每月有元左右的收入。

从前的巴桑扎西一家人住在昏暗简陋的土房,水、电不稳定,生活条件艰苦。年11月,通过易地搬迁政策,巴桑扎西和村里群众一起,从上唐西作业组搬到了位于仲巴县附近的搬迁点唐西村。宽敞明亮的新房,便捷的硬化路面,一切都令人欣喜。巴桑扎西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主动和易地搬迁点的邻里打成一片,邻居有困难,他主动帮忙解决,大家关系十分和睦。

巴桑扎西家舒适的阳台

搬进了新房,生活有了改善,在巴桑扎西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作下,一家人的生活眼见着朝美好的方向奔去。但就在这时,巴桑扎西夫妻俩的感情却出现了问题,妻子提出了离婚,并把孩子留给他一人照顾:“那时候感觉天都塌了。”回忆起当年,这个坚毅的汉子流露出一丝脆弱的神色:“本来家里生活已经慢慢好起来了,可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我和孩子,我差点失去努力的动力。”

唐西村村“两委”得知消息后,常常来到巴桑扎西家中为他加油打气,及时帮助他排忧解难、渡过难关。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巴桑扎西终于打起精神,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巴桑扎西大家庭(左二为巴桑扎西)

近年来,日喀则市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拉让乡党委、政府、唐西村村“两委”班子积极主动抓落实,年成立了唐西村养羊合作社。牛羊集中统一放牧,草场集中统一管理,集约化现代牧业代替了粗放式的传统牧业,巴桑扎西第一时间参与到合作社工作中,他的积极肯干和脚踏实地被大家看在眼里,不久后被推选为合作社的管理人,每年能得到元的分红。年,巴桑扎西一家共收入元,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户行列。

仲巴县是边境县,巴桑扎西除了合作社的工作之外,还积极参加固边守边工作,成为了一名边境联防队员。平日里他常常参与边境巡逻防控,为仲巴县边境的安宁和谐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精神,受到了非常深的触动。我们一定会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共同将我们这个边境村建设成为宜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巴桑扎西大家庭在新房前合影(右二为巴桑扎西)

脱贫攻坚成果丰硕,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由此也带动了群众思想观念的明显转变。巴桑扎西所在的唐西村时常召开“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和宣讲活动,巴桑扎西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疫情期间驻村工作队入户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为牧民群众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巴桑扎西也积极配合,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非常感激党和政府,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奋斗。”

家长有话说

巴桑扎西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各项好政策,惠及了千家万户。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

延伸内容

仲巴县最新脱贫攻坚进展:

年,仲巴县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户人,贫困村58个,贫困发生率为21%。经过不懈努力,年仲巴县实现脱贫摘帽,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截止年底,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年底的元提高到元,贫困发生率降为零,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主编丨扎西玉措

编辑丨卓嘎梅晶石

记者丨梅晶石张一帆

西藏卫视+

投稿邮箱

xzwszuixinli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1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