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恒卦,知道了如何掌握长久的经营之道。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易经第三十三卦,遁卦。

遁卦与下一卦大壮卦是一组,和咸恒一样,这两个卦也是互为综卦,综卦代表问题的另一面。那什么叫遁呢?《说文解字》说,“遁,迁也。逃也。”迁移或者逃离到一个地方,就叫遁。

遁卦的卦象上乾下艮,又叫天山遁。艮为下卦,具有静止的意思,为什么要止?因为形势不利,要注意收敛自己的言行。外卦是乾卦,代表刚建的力量,一个人想要前进,被强大的乾卦挡住了去路,这时若是强行通过,肯定要经过一番拼杀,可是此时明显不是对方的对手,明显会失利。所以为了保存实力,要暂时停止,采取回避的态度。

序卦传说,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恒卦讲的是长久之道,但是一切人、事、物没有不变的,不可以、也不会一直待在那个地方、一直是那个状态。一个人能活多久?一件事情能够兴旺多久?即使是钢筋、水泥的房子,又能撑多少年呢?物是随形而生灭的,所以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那当我们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怎么办呢?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那就践行遁卦的智慧,先退居其后,慢慢想、慢慢看,想出路看机会求可能。我们放眼看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有起必有落,有升就有降,有始就有终,有得必有失。这是自然的循环过程,不是人力所能够改变的。可是很多人就是要得不要失,要起不要落,要进不要退,这分明是在自寻苦恼。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地面对这种自然的变化。

遁”跟“潜龙勿用”是很像的,不是真遁,如果是真遁,《易经》到这个卦后面就不必再排了。“遁”,是以退为进的智慧。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一样,物同样不可以终遁,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一定会有一扇门,就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找到了,就是“大壮”。“大壮”先不多说,下下篇再谈。

遁卦的大象传说,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天下有山这个卦象的意义刚才说过了,那君子读懂了这个卦象,就要知道现在客观形势不利,遁”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在出山前隐居卧龙岗,这也是“遁”。“遁”,不是不管外面了,是当前不适合出去,暂避的同时寻找入世的机会。诸葛亮如果对外面的形势不了解,“隆中对”是怎么对出来的呢?可见,他隐遁是为了显现、出世是为了入世。儒家一句话就讲完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遁卦是“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卦势,在这种环境里,尤其不能得罪小人,对君子来讲,当然也不能亲近小人,但可以远离。在小人当势的时候,不要硬碰硬,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遁起来,先“独善其身”,保存好自己,未来才有别的可能。

“不恶而严”,不恶是君子对小人的,不表现出厌恶,不和小人直接产生冲突、不得罪小人,就叫“不恶”。而严,是君子对自己的,我不和小人正面冲突,但也不是和小人同流合污,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守持正道。这是内方外圆的智慧,内在不变自己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凭良心做事,但是也不必表现出讨厌小人的脸色,否则小人就可能名正言顺地攻击君子。

来看遁卦的卦辞。亨,小利贞。首先告诉我们亨,人在适当的时间退避,对自己是亨通的。人性有个通病,一旦沾上或拥有过某种东西,物质也好感情也罢,甚至包括认知、经验等等,就抓着不放了,也不愿意退、哪怕临时的退也不愿意。

遁卦讲的是“退”的智慧,怎么“退”得漂亮并留有缓冲,够学一辈子。历史上,不知退而遭遇灾祸例子太多了。譬如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败给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逞强好勇的霸王项羽败给了进退有度、从谏如流的汉高祖刘邦。

有时候稍微退一退,并不会怎么样,临时受点委屈而已。人生,谁又不受委屈呢?懂得适时的“遁”,才能“亨”。诸葛亮刚出山时,辅佐刘备,受到曹操的大军压境。毅然舍弃当时的总部新野。当时的刘备完全不能与曹操抗衡,知难而退,之后才有了舌战群儒,赤壁之战,借荆州。成就了三足鼎立之势。这种例子很多,范蠡、徐庶、张良,都懂得退的智慧。

卦辞接着说,小利贞。不是可得小利的意思。《易经》里凡是谈到“小”的,都指阴爻。阴爻是一种属性,阳爻也是一种属性,阴阳并没有善恶或者高下的分别。阴的特性是不硬刚,它是“曲线救国”的迂回智慧;阳的特性是自身够强,走“天行健”的路数。

现代对“阴”有误解,带了贬义,比如说:这个人很阴险、阴暗、阴毒、阴恶,总在“阴”后面带一些不好的词,这不是本意。有阳光就有阴影,它是一种现象,如果没有阴影,万物都不存在,全被晒干了。

小利贞”,是“利于阴贞、阴贞则利”的意思,它是站在“阴”这种属性的角度来谈的。也就是在这一卦里,只适合用柔,不适合硬刚。

就像当年,司马懿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最后至曹爽于死地。自从魏明帝去世以后,曹魏的大权就被曹爽和司马懿掌控着,但是司马懿的军功和能力都非常出众,很容易威胁到曹爽,所以曹爽也是一心想要铲除司马懿。

当时的皇帝曹芳年纪比较小,自然没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只能任由曹爽摆布。曹爽联合群臣针对司马懿,开始对司马懿长达10几年的打压。曹爽不断地针对司马懿,导致司马懿的权力不断缩水,甚至连自己家人的权利也在减少。

司马懿没有了权利,也不适合反抗曹爽。最终司马懿决定,还是暂时隐退比较好,还能降低曹爽的警惕性,也能保护自己。等到曹爽彻底放下戒备的时候,再进行反击。后来,司马懿更是卧床不起,连朝都不上。

曹爽等人也不是剩余65%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1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