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初九与中国隐士文化易经玄通
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文言曰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中国的隐士文化,源流甚长。很多人看小说电视剧,都曾向往那种隐士的自在生活。所以隐士有时也称逸士。高士,隐者等。若真追究隐士的历史,实际上这和道家的修真文化有关。道家修身都需要追求清净,朴素无为,所以,大都选择了山林之所,僻远幽深之地。所以道家的文化有多长,隐士的历史就有多长。《黄帝内经》所言有上古真人,庄子列子篇章里也有很多真人,至人等,其实很多都是道家派的人物,就连庄子本身,也算一个隐士了。只不过当时的庄子是个出名的隐士。虽然归于田园,但也免不了俗世的打扰牵绊。还有后来的老子,不也是负牛西去,大半也是做隐士去了。因为此后再也无他的消息了。其实庄子老子之类的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了,都在周易之后。虽然老庄都属于道家,但也难免不知周易,对乾初九的潜龙勿用也是应该相当熟悉的。恰如乾卦文言所描述的那样,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这几乎是隐士的标配。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龙之德。相当于得道之人。只有具有龙之德的人才可以说是真正的隐士,其它的都是附庸风雅而已。我这上面说得都是道家的做派,隐几乎是他们的归宿。但历史上很多军师却也都属于道家的人物,有的也是做了多年隐士,后来出来做官的。比如姜子牙,诸葛亮等。这是道家的人物具有济世之心的代表。先隐而后仕。但乾卦初九虽然说得是潜龙勿用,但真正的目的却不在于隐。这是要明白的。乾之初九之所以勿用,是因为没有时与位。也就是不得时而已。姜子牙,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之所以先做隐士,也是因为不得时,时机没到。而且,我们看天山遁卦,这个遁其实是真正的隐,目的就是隐。这是因为天山遁卦是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际,君子不得不隐。但乾卦显然不是,乾卦初九只是暂时的不用,实际上却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不是有句形容龙的话,叫一遇风云便化龙。时机条件一旦成熟,就要出来叱咤风云了。所以乾九五就是飞龙在天了。因此,乾初九虽然描绘了隐士的典型特征。气质拿捏的很准。也可以说是后来隐士文化的肇端,但其真正的目的却不在于隐,而在于动。所谓以退为进,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主要和周易的立教之旨相关。使人知进退,趋吉避凶。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或者说,这句话实际上是对儒家而言的。而不是对道家而言的。不过,虽然重在立教,以儒家为重点,但也可用于道家。比如修真之法,对道家也是适用的,一点真阳必须护持,守护,才能保住。若是过早的让这点真阳去济离卦之真阴,却往往是反而得不偿失。再比如修真得了黄芽之后,也是不能用的,更需要温养。十个月后,方可成胎。这十个月的时间也是潜龙勿用。还要说的是,乾初九潜龙勿用并不是仅仅针对隐而言的。虽然后世的隐士文化出于此,但乾初九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进退有据,行止得当。也就是行中庸之道。这一点,对于想要出世济世的儒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趋吉避凶,时机合适,再出来治世。当然,后世即使儒家人物,也有心灰意冷的,无论如何都不出来的了。而这,或许也是对当是社会现实的一个影射,所谓小人当道。对于君子来说,归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15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二阳再度侵袭,普瑞康雪莲培养物助力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