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下
NO:98作者索甲仁波切完成时间-推荐指数★★★★本书摘要第二篇临终第十一章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你的工作不是要任何人改变信仰,而是要帮助眼前的人接触他自己的力量、信心、信仰和精神。对临终者表达无条件的爱:第一种方法,看着你眼前的临终者,想象他跟你完全一样,有相同的需要,有相同的离苦得乐的基本欲望,有相同的寂寞,对于陌生世界有相同的恐惧,有相同的隐秘伤心处,有相同说不出的无助感。你将发现,如果你确实做到这一点,你的心将对那个人开放,爱会在你们两人之间呈现。第二种方法我发现更有效,就是把你自己直接放在临终者的立场上。想象躺在床上的人就是你,正在面临死亡,想象你痛苦而孤独地躺在那儿。然后,认真地问自己,你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最希望眼前的朋友给你什么?接受死亡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失望、接受。临终者经常会为一些未完成的事焦虑。上师告诉我们必须安详地死,“没有攀缘、渴望和执著”。如果我们不能清理一生未完成的事,就不可能全然地放下。有时候你会发现,人们紧紧抓住生命,害怕放下和去世,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过去不能释怀。当一个人去世时还怀着罪恶感或对他人的恶意,那些尚存者就会更痛苦。“我就在这里陪你,我爱你。你将要去世,死亡是正常的事。我希望你可以留下来陪我,但我不要你再受更多痛苦。我们相处的日子已经够了,我将会永远珍惜。现在请不要在执著生命,放下,我无比诚恳地允许你去世。你并不孤独,现在乃至永远,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现代医院不可能像藏族的风俗那样,三天不动遗体,但应该尽可能给予死者宁静和安详,以帮助他们开始死亡之后的旅程。第十二章慈悲:如意宝珠对于临终者的关怀可以归纳成两点:爱和慈悲。慈悲不只是对受苦者表达怜悯或关怀,不只是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更是一种持续和实际的决心,愿意尽一切可能来帮助他们缓和痛苦。当你真正看清我执和我爱,就会发现它们是伤害别人,更是伤害自己的根源。所有造成恶业的负面思想、情绪、欲望和行动,都是由我执和我爱产生的。我们把慈悲看成证悟的来源和精要,也是证悟行动的核心。你的慈悲对临终者可能产生三项重大利益:第一,慈悲行可以打开你的心胸,你将因此发现更容易付出临终者最需要的无条件的爱。第二,在较深的精神层面上,我一再看到,如果尝试将慈悲付诸行动,会创造合适的环境,从精神层面启发他人,甚或对修行有益。第三,在最深的层面上,如果你不断为临终者修慈悲,并因而启发他们修慈悲,你可能不只是在精神上治疗他们,还在肉体上治疗。你将很惊奇地发现,一切精神上师所言不虚,慈悲的力量广大无边。在我所了解的一切法门中,施受法(藏文的意识是“给予和接受”)是最有用、最有力的方法之一。当你遇到瓶颈,施受法可以令你开放,去接纳他人的痛苦;当你发觉心被阻塞,它可以摧毁那些阻碍的力量;当你发觉和面前受苦的人有点疏远,或觉得难过失望,它可以帮助你在内心发现和显露真性的可爱、广大的光辉。我执和我爱是一切痛苦和冷漠无情的根源。就我所知,摧毁他们的方法,以施受法最为有效。启发慈悲有一种强有力的方法,那就是把他人看成你自己。如何引导你的慈悲第一,从你内心深处至诚祈祷一切诸佛和证悟者让你所做的一切——思想、言语和行为,必须利益一切众生,带给他们快乐。第二,普遍可用的方法是把你的慈悲回向一切众生,也就是说,把你的一切善业和修行回向他们的利益,尤其是他们的证悟。在心中培养对众生的慈、悲、喜、舍。施受法就是承担他人的痛苦,并把自己的快乐、幸福和安详给他们。祷词:“愿我能够承担他人的痛苦,愿我能够把我的幸福和快乐给他们。”我们危险的病——愚痴第十三章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在给予临终者精神帮助方面,我特别提出两点:给予希望和寻找宽恕并不是每个人都信仰正式的宗教,但我认为几乎每个人都信仰宽恕。所有宗教都重视宽恕的力量,而最需要和最深刻感觉得到这种力量的时刻,莫过于临终。通过宽恕和得到宽恕,净化了过去行为的黑暗,也完整地准备好踏上死亡的旅程。颇瓦法是关怀临终者最重要和最强有力的法门。藏文中,颇瓦的意思是意识的转换。“愿我承担世界上每一个临终者的痛苦、恐惧和孤独,愿他们都能解脱痛苦和慌乱,愿他们都能找到安慰和心灵的安详,愿我现在所遭遇和未来将遭遇的任何痛苦,都能帮助他们往生善道,终得证悟。”第十四章临终修习我们在一生中做了哪些事,我们当时是什么心境。即使累积了很多恶业,但如果在死时确能改变心境,还是可以决定性地影响我们的未来,并转化我们的业,因为死亡那一刻是净化业力非常强有力的时机。临终的心境很重要。即使我们曾造过恶业,如果死亡时有处于善的心境,将可改善我们的下一世;即使我们曾善用生命,如果死亡时心境慌乱,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表示:死亡前的最后念头和情绪,对于我们的立即未来,会产生极端强有力的决定性影响。西藏的上师说,悲伤的亲友绝不可以出现在临终者的床边,以防他们情绪激动而扰乱了临终者死亡那刻的平静。《中阴闻教得度》说:你在临终者床边的哭声和眼泪,对他而言,就是雷声和冰雹。蒋杨钦哲的《开示心要》:在死亡的那一刻,放下一切执著和嗔恨的念头。临终有三个主要的修习:上策,安住在心性之中或忆起修行的心要。中策,修转换意识和颇瓦法。下策,依赖祈祷文、虔敬心、愿望的力量,以及证悟者的加持。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嘛吽。”三认证的颇瓦法:认证我们的中脉是道路认证我们的意识是旅行者认证佛土是目的地在颇瓦法的修行中,祈请的中心示现是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他是莲花部的本初佛,而莲花部就是人类所属的佛族。教法说,人死时,骑在“气”上需要一个孔离开肉体的意识,可以经由九孔之中的任何一孔离开。它采取的途径,完全决定了死者即将转生到哪一道。如果它是由顶轮离开,死者就会往生净土,修得证悟。一撮头发从顶轮附近掉落,一股热气从顶轮生起。有些极罕见的例子里,上师或修行者的法力非常大,当他们念颇瓦真言时,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晕过去;或者当死者的意识被强力退出时,会有一片头盖骨冲天飞去。顶果钦哲仁波切:“如果你的心坚定不移,你就是在本觉的状态中。”第十五章死亡的过程在西藏,每一个人都知道,如果在世时未能名扬四海,那么死得与众不同,便是为自己赢得名声的方法。人体的存在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决定的。通过五大,我们的身体才得以形成和维持,当他们分解时,我们就死了。西藏的上师把人体比喻为城市,脉是道路,气是马,心是骑士。体内共有七万二千条细微的脉,但主要的脉只有三条:中脉和左右脉。中脉和脊椎平行,左右脉在中脉的两侧。左右脉盘绕中脉,在若干点上形成一系列的“结”。沿着中脉分布有若干“脉轮”,即轮或能量中心点。气就在这些脉中流动。气可以分为五根气和五支气。每一条根气支持五大中的一大,负责人体的一种功能;五支气则使得五官运作。流经中脉的气,称为“智慧气”;流经其他脉的气,据说都不清净,会启动负面、对立的思考模式。一旦我们有了身体,就有了构成整个身心的五蕴。它们是构成经验的要素,是我执的支持者,也是轮回痛苦的基础。所谓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知。“五蕴代表人类心理的连续结构、心理的净化模式、世界的进化模式。五蕴也与各种阻碍有关——精神的阻碍、物质的阻碍、情绪的阻碍。”传统上,大家推荐的临终姿势,一般都是右侧卧的“睡狮”姿势,这也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势。左手放在左大腿上,右手放在颚下,闭住右鼻孔,两腿伸展,稍稍弯曲。身体右侧的某些气脉会引起迷惑的“业风”。采取睡狮姿势时,就是躺在这些气脉上,再加上闭住右鼻孔,就可以堵住这些气脉;当死亡到来,明光出现时,有助于临终者认证它。这种姿势也可以帮助意识从顶轮的梵穴离开身体,因为其他孔道被堵住了,意识只有这么一个出口。三毒:贪、嗔、痴第三篇死亡与再生第十六章基础地愚痴会引生恶业,恶业会形成种种习气,而一切习气都储藏在凡夫心的基础地中。大圆满修习的最后成果,它称为“两种明光的会合”,也称为“母明光和子明光的结合”。“母明光”也就是“地明光”。这是一切万物的基本与内在性质。“子明光”又称“道明光”,是我们的心性。蒋杨钦哲仁波切是上师们的上师,生前所驻道场:宗萨寺。第十七章内在光芒法性的意识是万事万物的内在本性或本质。法性是赤裸裸的、非因缘生的真理,是实像的本性,或是存在现象的真实本性。《大圆满密续》中强调,唯有通过特别高深的“超顿”明光法门,才能真正了解法性中阴的真正意义。明光——光之景在法性中阴之中,你以光之身显现。这个中阴的第一阶段是“大融入明光之中”。结合——圣尊这就是第二阶段,称为“明光融入结合之中”。智慧如果你还是无法认证和获得稳定性,下一阶段随即展开,称为“结合融入智慧之中”。五种智慧:虚空藏智、大圆镜智、秒观察智和成所作智。唯有在我们成佛之后,成所作智才会出现。自发性的现前接下来就是法性中阴的最后一个阶段,“智慧融入自发性的现前之中”。在我们凡夫心中显现出欲望的念头,如果它的真性被认证出来,就可以解脱攀缘,生起“秒观察智”;嗔怒被真正认证出来,生起时就可以像钻石般清明,不再攀缘,这称为“大圆镜智”;当痴愚被认证出来时,就可以生起广阔而自然无概念的清明“虚空藏智”;当傲慢被认证出来时,就可以证得不二和平等境界“平等性智”;当嫉妒被认证出来时,就可以解脱偏颇和攀缘,生起“成所作智”。由愤怒、贪婪、痴愚、欲望、嫉妒和傲慢积累而成的习气。这些情绪分别创造了六道:地狱、恶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各种温暖的光,都是习气邀集来的,引诱我们去投生,至于投生到哪一道,就由主宰我们的业和心流的负面情绪决定。第十八章受生中阴受生中阴最显著的特色是心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而法性中阴则是在本觉之内显现。因此,在法性中阴之中,我们有光身;在受生中阴之中,我们有意生身。在受生中阴的阶段,心具有无量的清明,也具有无限的活动力,但它移动的方向,完全取决于过去业力的习气。意生身有许多特色。它的察觉力,据说是我们活着时的七倍。它也具有最基本的清晰觉察力,那不是在意识控制下的察觉力,但意生身能阅读他人的心识。如果我们生前的习惯性行为是正面的,我们在中阴身的念头和经验就会掺杂喜悦和快乐;反之,如果生前曾伤害他人,我们在中阴身的经验必然是痛苦、忧愁和恐惧。在中阴身的前二十一天,亡者会有强烈的前世印象,这恰似是生者能够帮助亡者的最重要时段。我们必须在中阴身等待,一直到与未来的父母亲产生业缘。有时会等上四十九天之久。有两种人不必在中阴身等待,因为他们的业力强度可以把他们立刻吹到下一世。第一种人生前过着大善和精进的生活,他们的心识在修行中已有良好的训练,因此他们的证悟力可以直接把他们带到善道转生。第二种人生前过着大恶和堕落的生活,他们会迅速堕入三恶道转生。心的力量:在受生中阴阶段,任何一个正面的念头都可以把我们直接带入证悟,而任何一个负面的念头,也足以把我们投入长期和极端痛苦。祈祷在这一世也许只带来很小的果,但它在中阴身的影响力,却空前地强大。有关中阴身的描述显示,如果我们没有先前的训练,在这个时刻要把心集中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想想看,在睡梦或梦魇中,我们感觉多么无能与无力。再生:在受生中阴之中,当再生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你就越来越渴望肉身的支持,开始寻找可以投生的对象。不同的征兆开始出现,预告你即将去投生哪一“道”。各种颜色的光自六道射出,你会感觉被拉往其中的某一色光,这取决于你心中最强大的负面情绪是什么。你一旦被拉向其中某一色光,就很难再回来。在业风的席卷下,你将到达未来的父母亲正在做爱的地方。看到他们,你的情绪立刻被拉住了。由于过去的业缘,你开始自发地感到强烈的执著或嗔恨。对母亲的向往和喜爱,以及对父亲的憎恨或嫉妒,将导致你转生为男婴;反之,则将转生为女婴。中阴教提出两个特殊的法门,可以阻止再生,如果失败了,就可以选择好的再生。第一个是关闭再生之门的指南。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选择再生,那就是辨认六道的地标和符号。在六道中,唯有人道适合修行。生命结束于地明光,也开始于地明光。第十九章亡者超荐为亡者修法最有力的时间是在受生中阴的四十九天内,尤其是前二十一天。一听到某个人已经过世,就立刻为他们修基本颇瓦法。修颇瓦法最好和最有效的时间,是在肉体碰触或移动之前。如果这一点办不到,就在他过世的地方修颇瓦法,或至少在心中很清晰地观想那个地方。每当想到亡者的时候,另一件你可以做的事就是立刻念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嘛吽,可以净化导致再生的每一种负面情绪;或者,你也可以念无量佛阿弥陀佛的咒:嗡阿弥得瓦哩,接着修颇瓦法。记住,受生中阴意识的觉察力比生前清楚七倍。这可以带给他们极大的痛苦或利益。因此,在你亲近的人过世后,你应该尽量注意你所有的行为,不要去干扰或伤害他们。因为当亡者回到遗眷或受邀来为他们修法的人身旁时,他们不仅可以看到发生的一切事,还可以直接阅读他人的心。如果亲友只是在设计争夺瓜分他们的财物,或只是在谈论和思索贪恋或厌恶,而没有对亡者真正的爱,就会让他们盛怒、伤害或惊醒,然后被这些激荡的情绪驱入恶道。在西藏地区,一旦为临终者修完颇瓦法之后,就要反复读诵《中阴闻教得度》一书,并修持相关的法门。据西藏东部的传统,在人死后需要读诵四十九天《中阴闻教得度》。当我们请上师对亡者修行或祈祷时,习俗上应该供奉一些金钱给上师,不管多少。这项供奉让上师和亡者之间建立了一个确切的关联,而上师也会将这笔钱只用在为亡者祈祷的仪式上,或供奉给神圣的寺庙,或以亡者之名奉献出去。超荐法或忏摩法必须在一个人过世后立刻修,或至少要在四十九天之内修。《六道净化法》是最能让死去修行者净化的法门。依据《大圆满密续》,负面情绪会在脉、气、能量的身心系统中积累,并在肉体的某些气轮中储存。因此,地狱道的种子及其原因(嗔)集中的脚板;饿鬼道的种子及其原因(贪)集中在躯干的的基部;畜生道的种子及原因(痴)集中在脐轮;人道的种子及其原因(疑)集中在心轮;次天道种子及其原因(嫉)集中在喉轮;天道的种子及其原因(慢)集中在顶轮。喜乐部圣尊住于心轮,忿怒部圣尊住于脑部。“百字明咒”,它包括百位喜乐部和忿怒部圣尊的个别“种子字”。金刚萨埵六字明咒:唵班杂萨埵吽。这个咒的要义是:“哦!金刚萨埵,通过你的力量,愿你带来净化、治疗和转化。”另一个出于大圆满法和《中阴闻教得度》修法的咒是“阿阿哈莎萨玛”。这个六字大明咒具有关闭六道轮回之门的力量。“做七”法会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受生中阴的意生身每隔七天就会重复死亡的经验。严格说来,如果亡者是在星期三的中午前去世,头七就要在下星期二做;如果逝于午后,就要在下星期三做。藏族人认为死后第四周特别重要。第二十章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在濒死经验中,“基本经验”如下:*经验到一种不同的感觉,安详而充满幸福,没有痛苦、身体感官的觉受或恐惧。*觉察到嗡嗡声或急流声,并发现自己离开了身体。这就是所谓“离身经验”。他们能够看到肉体,常常是从肉体上方的某一点来看。视觉和听觉加强了,意识清晰而非常灵敏,甚至能够通过墙壁。*觉察到另一种实相,进入黑暗之中,在漫无涯际的空间漂浮,然后迅速通过一个隧道。*看到光,最先是远远的一点,之后像被磁铁吸住般往那一点靠近,最后被包裹在光和爱之中。这个光明亮得足以夺人眼目,异常美丽,却不伤害眼睛。有些人说碰到“光之生命”,这是一种光明的、似乎全知的呈现,有些人称为神或基督,是慈悲而有爱心的。有时候他们会在这种呈现中回顾生命,看到他们活着时所做的一切,包括好的和坏的。他们以精神感应和那个“生命之光”沟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永恒而快乐的面向,置身其中,所有的时空概念都毫无意义。即使这种经验只持续一两分钟,也都是多姿多彩、非常丰富的。*看到有着超自然没的内在世界,天堂般的景色和建筑,还听到天乐,并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只有极少数的人说见到恐怖的地狱景象。*也许会抵达一个不能越过的边界。有些人碰到过世的亲戚朋友,还对他们说话。他们(常常是勉强地)决定或被告知要回到肉体和这一世,有的是负有任务和使命,有的是要保护和照顾他们的家人,有的只是为了完成未完成的生命目的。回阳人:死后又被送回肉体,带着死神给活人的讯息,催促人修行,过有意义的生活。第四篇结论第二十一章共通的历程人在死亡的三个主要阶段第一,在四大、五根和意念分解之后,也就是在死亡过程的终点时,究竟的心性(地明光)会赤裸裸地呈现片刻。第二,很快地,心性的光芒就以声音、颜色和光线的表象展现出来。第三,接着,死者的意识苏醒过来,进入受生中阴;他的凡夫心回来,以意生身的形式显示,它会受过去的业和习气的主宰。这些会驱使凡夫心去执著虚幻的中阴经验,以为是真实的东西。教法清楚地告诉我们,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受生中阴是三个阶段的展现过程:第一,往内收摄导致裸露;第二,自然发出光芒;第三,具体化和呈现。现在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个过程:第一,在死亡的那一刻,从地明光中显露的绝对真性,称为“法身”,这是“空”、绝对真理的层面。在这个层面,幻相、痴愚和任何概念都不曾进入。第二,能量和光本身的光芒,在法性中阴自然显现出来的,称为“报身”,这是全然愉悦的层面、完全丰富的场域,一切具足,超越一切对立的限制,超越空间或时间。第三,在受生中阴显露的具体成形的范围,称为“化身”,这是特续显现的层面。心性亦有此三层面:一、如天空般的空性,浩瀚无边,了无一物;二、闪耀的光明性,光耀遍照;三、无碍,无所不在,慈悲的能量。在意念和情绪的作用中,也可以看到完全相同的过程,它们生起的方式是:*地明光(绝对的心性)是心性的本初状态,存在与任何意念或情绪产生之前。*在地明光的无限空间中,一种基本能量开始搅动,本觉的自然光芒渐渐升起,成为情绪的基础,潜力和燃料。*这种能量变身情绪和意念的形式,驱使我们行动,让我们累积业。当我们熟悉禅修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当意念和情绪逐渐安静下来,消失和融入心性时,我们也许可以瞥见心性(本觉)的本初状态。*然后,我们觉察到,从心性的寂静安宁中,会有升起和能量展开,这是它的自发光芒。*如果那个能量的产生引起任何执著时,能量必然凝结成意念形式,又把我们带回概念和心智的活动中。四种中阴:此生、临终、法性和受生。禅定的最深目标,是为了能够安住在本觉的状态中,借以体悟不管心中生起什么意念,都只不过是本觉的展现,如同太阳和它的百万光芒是一体而不可分离的。轮回是你的心,涅槃也是你的心;一切苦乐和一切迷惑都只存在于你的心。心性(心的本性)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性。印度教把神的性质分为三个层面:显现、心识和妙乐。印度教认为神是这三种力量同步、极乐的爆发。它们与三身也有很有趣的对比:报身也许可以比喻为神性中的妙乐能量,化身为神性中的显现,法身为神性中的心识。在一粒沙中看到世界,在一朵花中看到天堂,在你的掌中把握无限,在一小时中掌握永恒。我们对自己的责任和为自己承担的责任;同时,必须以最急迫和影响深远的方式来运用这种责任感:转化我们自己、我们的生命意义、我们四周的世界。诚如佛陀所说:“我已经为你指出解脱之道,现在你必须为自己修行了。”第二十二章和平的仆人西藏佛教传统中最慈悲的智慧,及其对人类精神最崇高的贡献,就是它对菩萨理想的了解和反复实践。所谓菩萨就是承担一切众生苦难的人,他踏上解脱之旅,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帮助众生,他在证得解脱之后,并不就此融入绝对的境界或逃避婆娑世界的痛苦,反而选择一再回到世间,奉献他的智慧和慈悲来服务世间。疑惑疑惑一:原文:即使是一位已得最高证悟的上师,也是在圆寂时才有究竟解脱,这称为般涅槃。疑惑:自己都没能解脱,何以称为证悟呢?疑惑二:原文:有时我认为,比起贪念和执著,怀疑更会阻碍人类的进步。疑惑:很多创新和突破就是基于“怀疑”啊?疑惑三:原文:“在已经证悟的诸佛中,没有一位不是依赖上师而证悟的。”疑惑:那我也没听说释迦摩尼有师傅啊?疑惑四:原文:我们要再次强调的是:最重要的是教法的真理,而不是老师这个人。疑惑:既然最重要的是教法的真理,那为啥还要强调一定要无比的信奉上师,对上师深信不疑!每个人教法的真理的理解都不一样,Copy真的会不走样吗?疑惑五:原文:在六道中,唯有人道适合修行。疑惑:那也就是说,如果落入其他几个道就永无出头之日了?都说佛族不是要普度众生吗?疑惑六:原文:当我们请上师对亡者修行或祈祷时,习俗上应该供奉一些金钱给上师,不管多少。这项供奉让上师和亡者之间建立了一个确切的关联,而上师也会将这笔钱只用在为亡者祈祷的仪式上,或供奉给神圣的寺庙,或以亡者之名奉献出去。疑惑:给点蔬菜、水果或大米啥的不行吗?为啥一定是给钱呢? 疑惑七: 问题:关于咒语,每种翻译版本的汉字都会有所不同,势必会导致读音或理解也有所不同! 疑惑:这会影响咒的效果和结果吗?即使是上师,应该也有不同的口音,对效果会有影响吗? 最后的疑惑:如果此事是真的,那么问题就大了!如果是被诬陷的,那问题也不小啊! 作为一个上师,怎么会教出这样的学生? 求高人开示以上疑惑往期精彩呈现▼《人类简史》喜欢就“白癜风能治好吧天津白癜风专科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2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藏密境,最后的丙察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