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我国公共交通体系最重要的一种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改善人民交通出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越来越快,特别是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地位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通车里程约越来越高了。那么目前我国的31个省市区目前的通车里程各是多少?哪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又是最高的?高速公路和地方经济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为了弄明白上面的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全国各省市区18年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高的依旧是全国第一大经济省份广东,已通车里程高达公里,高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河北和四川,通车里程都在多公里;而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低的是西藏、上海和海南,它们通车里程都不足公里,其中西藏自治区仅公里。而31个省市区中,东部地区通车里程最高的当然是广东,中部地区则是湖南省,排名第四;西部地区最高的是四川,位居全国第二;东北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高的则是黑龙江,18年通车里程达到公里,排名全国第19名。

其实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就如同GDP,因为各个省市区的面积差异太大,所以凭通车里程是无法真正看出各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那怎么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各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呢?那就是看各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密度,即将各个省市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除以所拥有的面积,从而得出各个省市区每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即高速公路密度。通过所拥有的高速公路密度,就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市区真正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而不是依靠庞大的面积堆积起来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密度各是多少?

18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高速公路通车密度最大的是上海、天津和北京,这其中这其中上海和天津的通车里程都在每平方公里10公里以上,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差异巨大,而这三个都是直辖市。排名第四的广东省,通车里程也达到了每平方公里5公里,位居全国各个省份和自治区之首;而广东之后排名第五至第七的分别是江苏福建和浙江,高速公路通车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4公里多。而全国高速公路通车密度最低的三个省市区分别是西藏、新疆和青海,其中西藏通车里程每平方公里仅0.05公里,新疆和西藏的通车里程也在每平方公里0.5公里以下。

最后我们来看看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从通车密度可以看出,我国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三大直辖市上海、天津和北京,其次是广东、江苏、福建、浙江,这7个省市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分别属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高速公路密度就越大,而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反过来再看看那些通车密度最小的地区,它们分别是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和甘肃等西部地区,都是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同理,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又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负面效应。而中部省份高速公路密度排名都在10名至20名之间,和它们的经济水平相当;东北三省因为这些年经济衰退,高速公路建设落后于其他地方,只有辽宁密度进入了前20名。总的来看,高速公路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越发达高速公路密度越大,反之则越小!西部地区要想发展,还需要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着手才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bk/1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