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对于我们国人来讲,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已成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常常因此引以为傲。

现如今,任何事物但凡冠以“文化”这两个字,似乎就升华了、脱胎换骨了。然而文化是个大概念,也是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东西,我辈凡人还是离它远一点为妙。但是单纯的关于饮食,我们倒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论是看到的、听到的、吃过的、没吃过的、想吃的,均可略书一二,权当人生经历的简单记录。

西藏的饮食没有自成一家,也没有成派成系,更不谈在全国流传推广,但其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却也让无数人向往。西藏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这里年平均气温为8度左右,每立方米空气含氧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0%左右。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直接决定了其饮食文化的特点。

一般来讲,西藏的饮食以牛羊肉、糌粑、酥油和茶叶为主。众所周知,牛羊肉、酥油等热量很高,属高脂肪,高蛋白食品,这也因此有助于西藏人民抵御高寒缺氧的气候环境。

牛羊肉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据说牧区群众每月每人食用量可达60斤左右,而其中又以食牦牛肉为主。牦牛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共称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在西藏其生长期一般在六年左右。西藏牦牛的饲养基本上属于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逐水草而居、不喂任何人工饲料添加剂,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加之当地未受任何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低脂肪,高热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藏族人民有生食牦牛肉的习惯,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牦牛宰杀后,将其悬挂在阴凉处,冷冻风干,需要的时候就拿下来食用。也有的喜欢生食新鲜的牛肉,那对我们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了。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之一,它的主要原料是青稞。制作时先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不去皮。然后把糌粑放在碗里,加点酥油茶,用水不断搅匀,直到把糌粑捏成团为止(“粑”就是成团的意思。)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再找一点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饭。但因制成的糌粑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应少食多餐,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吸收。

酥油是藏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类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酥油有多种吃法,藏族人民主要是打成酥油茶,也可放入糌粑调和着吃,逢年过节也用其炸制食品等。同时在西藏大小寺庙内长年不熄的灯也是用酥油来作燃料的。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饮茶在藏胞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西藏属高寒地区,日常生活中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等。但在高原,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对茶的特殊依赖。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品种,最常见的有酥油茶、奶茶和清茶。

酥油茶是先把茶砖或泡茶熬煮,滤出菜汁,倒入茶罐,放在一旁待用;然后从茶罐中取适量的浓茶汁加上适量开水,再加上适量盐,便倒入“董莫”(即酥油茶桶),放入酥油,用力将“甲罗”(打酥油茶用的木棍)上下来回几十下,待酥油全部融解后,再倒进锅内加热,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酥油茶因为有酥油,所以能产生很高的热量,喝后能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的作用。奶茶有两种:一种是茶水烧开后,直接加牛奶放盐即可。还有一种奶茶,因为加糖,所以人们称之为甜茶。这种茶必须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清茶则是指不加酥油和牛奶,直接放茶叶和盐,平常随时饮用。

西藏地域辽阔,在饮食上虽有共同点,但不同的地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饮食的种类也是不胜枚举。因曾在昌都江达工作,就把在当地接触到的介绍给大家,如果喜欢,不妨亲自去当地一饱口福。

煺:一种糕点,由酥油、奶渣、糖等调和揉制而成

卓(音):类似于内地的麻花,用青稞面或面粉炸制而成,有五谷丰登的意思。

土豆炖牦牛肉

人参果:人参果煮熟,加酥油、白糖拌制而成,味鲜美,营养丰富

血肠:牛肠内添加奶渣、糌粑烹制而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是日新月异。特别在饮食上,各种蔬菜瓜果、各色美味佳肴已成生活中的常态,这应该是百姓的幸事、福事。只是希望,在社会日趋同化的今天,那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习惯、风俗等更好的保留、保存和传承。

西藏烹饪餐饮饭店业协会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鐨偆鐥呭尰闄?
鍝釜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ly/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