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西藏察隅猕猴桃火遍全国了!

记者日前从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会上获悉,由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组织申报的“察隅猕猴桃”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这是西藏第十三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也是察隅县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

据了解,“察隅猕猴桃”地理标志划定的地理保护范围为东经95°41′00"~98°45′00",北纬27°44′00"~29°32′00"。保护地域范围为下察隅镇夏尼村、新村、布巴新村、宗古村、京都村,上察隅镇格拥村,竹瓦根镇雄久村。今后,凡属该县地域保护范围内生产的猕猴桃,经授权,均可使用“察隅猕猴桃”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察隅猕猴桃”产地环境独特,果实呈黄褐色或绿褐色,果皮易剥离,果肉质地细嫩、柔软多汁,兼有哈密瓜、水蜜桃和柑橘等多种水果的独特风味。

据察隅县农牧部门的负责同志介绍,以前在下察隅大山深处的野地里生长着一种猕猴桃,但是吃起来相当酸涩。为了改进当地的猕猴桃品种,使之造福当地群众,年,下察隅镇决定从内地引进品种,并与本地的野生猕猴桃进行嫁接,成功培育出新的品种——“红阳”猕猴桃。从年起,在下察隅镇种植猕猴桃,项目总投资.99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每亩将产出斤猕猴桃,预计每年可实现基地产值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40余户脱贫致富。“察隅猕猴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将会提升察隅猕猴桃的知名度,提高其在区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扩展阅读: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农业部设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专家评审。

扩展阅读:西藏察隅县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东部的伯舒拉岭地带,属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过渡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东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昌都市左贡县,南面与缅甸和印度接壤,西与墨脱县相邻,北与昌都市相接。面积平方公里(3年)。耕地面积3.5万亩,森林面积万亩。总人口人(3年)。辖3乡3镇。

察隅县是西藏自治区重要边境县之一。距市政府所在地巴宜区公里,距昌都邦达机场公里,距拉萨公里,边界线总长.64公里,占全市边境线的八分之一还多,其中中印边界公里,中缅边界.64公里。

扩展阅读:猕猴桃(水果)

猕猴桃(学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也称奇异果(奇异果是猕猴桃的一个人工选育品种,因使用广泛而成为了猕猴桃的代称)。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

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菠萝三者的混合。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

从野生到栽培的发展过程,颇具传奇色彩。猕猴桃原产地在中国湖南省湘西地区,秦岭北麓的陕西是中国猕猴桃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民间人工栽培的历史达一千多年。

猕猴桃原产中国,本来是一种野果,直到上个世纪初,一位新西兰的女老师于年从宜昌传到新西兰,经培育在新西兰广泛种植,起初新西兰人称它为宜昌醋栗,因名字有左派色彩在市场遇冷,后改名美龙瓜,但新西兰瓜类税收较高,最终改名为奇异果。所以奇异果就是猕猴桃的一个人工选育后的品种,皮表绒毛分布均匀,手感光滑;而它的老祖宗中华猕猴桃,绒毛分布不均,触感粗糙。

猕猴桃俗称阳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树。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焦坑村还保存有多年前从深山移植到田边栽植的猕猴桃植株。

中国各地叫猕猴桃的植物有很多种,据植物学家调查,在全国分布的猕猴桃属的植物有52种以上,其中有不少种类都可以食用。现今水果市场上的猕猴桃主要是指中华猕猴桃,以及年由它的一个变种确定为新种的美味猕猴桃。它们的野生种类分布很广,北方的陕西、甘肃和河南,南方的两广和福建,西南的贵州、云南、四川,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尤以长江流域最多。

猕猴桃被古人采食的历史非常悠久,除诗经外,在《尔雅·释草》中也有苌楚,东晋著名博物学家郭璞把它定名为羊桃。湖北和川东一些地方的百姓仍把猕猴桃叫羊桃。

猕猴桃这个名称,很可能到唐代才出现。唐《本草拾遗》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痪不遂,长年白发,痔病,等等。”说明至少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中国已经在庭院中搭架栽植猕猴桃了。除作为野果食用外,由于猕猴桃的叶和花都很漂亮,作为观赏花木在庭院栽培在唐代就开始了。唐代诗人岑参的《宿太白东溪李老舍寄弟侄》诗中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句子,很形象地写出当时人们用猕猴桃美化家居的情形。同一时期《本草拾遗》的记载表明,当时已经被用作药物。

宋开宝年间(-年)编纂的《开宝本草》曾记载它:“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猕猴梨。”还说它“其形似鸡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人是将它作为一种野果食用的。宋元丰五年(年),唐慎徵在《证类本草》上说: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树,叶圆有毛,其果形似鸭鹅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宋政和6年(年),药物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记述:“猕猴桃,今永兴军(在今陕西)南山甚多,食之解实热,……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多为猴所食。”也许正是后面这个原因,才使它有猕猴桃之称。当然它在当时还有很多别名。

《安徽志》云:“猕猴桃,黟县出,一名阳桃。”李时珍解“羊桃”云,叶大如掌,上绿下白,有毛,似苎麻而团。此正是猕猴桃,非羊桃也。这里顺便一提,李时珍记载的羊桃确实是猕猴桃,但他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猕猴桃是另一种果品,故此在“草部”和“果部”分列两条。

从有关史料来看,这种野果一直被山区人们利用,但利用的方式可能与金樱子类似,一直未被驯化栽培。清朝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今江西、湖广、河南山中皆有之,乡人或持入城市以售。”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对氨基苯甲酸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ly/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