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要趁早往日的惊险与刺激路线在慢
在平常对川藏线的印象中,艰险二字一直是在人们的脑海中不可磨灭的。数十多年前,我们熟知的飞仙关、二郎山已经随着道路的不断整修,而失去了往日人们对它的认知。 近几年川藏线火起来的时候,我们所认识的川藏第一关已经是折多山,海拔米横亘在康巴藏区进藏道路上。然后是高尔寺山(隧道已通)、剪子弯山(隧道已通)、卡子拉山、海子山,就到了巴塘,国道走完了四川境内。走出金沙江,就是宗巴山、拉乌山、觉巴山、东达山,这四座山须一天之内翻完,而且最高海拔是米(以前是),非常疲惫。随后是著名怒江72拐的业拉山,再翻越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最后进入拉萨。这就是曾经的“川藏14金刚”,算上年底即将隧道贯通的米拉山的话,仅剩下了10座。 我们再来算算那些耳熟能详的天险。海通沟道路在整治,觉巴山路面已平整,曾经怒江72拐那漫天的黄沙也随着全新柏油路面而仅剩下了驾驶乐趣,然乌大雪崩、塌方区也剩下了记忆。最迫动人心的通麦天险,我们谈之色变的“十三公里半”,全新的隧道和钢架大桥刚建设好,那些以前的故事也已经仅存于我们茶余饭后证明自己曾经牛叉过的谈资。 如今,川藏线给我们还剩下了什么? 那么我今天要说的,是川藏文化,是川藏精神,是一种用心去体会与困难作斗争路上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情怀。体会不到这种精神的,只知道游山玩水的,不适合走川藏线。 没错,我说的就是这么残酷。虽然近几年川藏线的火热程度让人所料未及,很多人带着猎奇的感觉踏上川藏线,是炫耀?是自虐?还是所谓的净化心灵? 我常常看着一些百万豪车炫耀式踏上川藏线,仿佛道路是他自己修的,仗着自己是豪车,披上净化心灵的外衣,结果不懂驾驶和礼让,翻车在滔滔江水里,再也回不来。这样的例子随着川藏线的不断整修,路况的变好,车毁人亡的事故应该是减少的,纵观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反而增多了。因此,自驾川藏线,不是路况问题,也不是车况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在我看来,一辆车、一座山,都是有自己生命和灵魂的。首先我们要懂得去尊重大自然,用心去体会大自然给我们馈赠的礼物,你才能知道大自然的脾气。记得曾经有个朋友不解地问我:“你怎么就只喜欢山呢?”作为礼貌我笑而不语,那是因为你不懂,我的魂在那儿。你更不懂,每次翻越雪山之前我都要认真祈祷,感谢山神给我这次机会,平安顺利归来。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多此一举,我乐此不疲。 对车也是如此,这次进藏我们驾驶的是野马T80和T70,说实话,T70我曾经做过2万公里的完美测试,从巴黎到成都,一点也不担心,而T80却未必,因为T80是刚刚上市的。为了这次行程,2月我秘密驾驶T80前往二郎山体验冰雪道路;3月28日,再次前往新都桥和塔公,在海拔米的高山垭口挂链条行驶,得回完美数据,证明这款车完全能行。因此,4月19日,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各位就看见了“中国,为T80壮行”这行大字。 把野马和川藏线结合起来,这也是品牌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文化和一种精神,更深的则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和投入。一听到野马这两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草原,有一种不羁的情怀在里面。为什么我一直说,跑川藏线要趁早?网上也一直流传一种说法:从年起,川藏线仅剩下最后一两年,曾经的艰苦将不复存在,去。再过1年,米拉山隧道通车,北线雀儿山隧道通车,别说通麦天险了,连折多山隧道也已经在省政府备案了。因此,将野马与川藏精神相结合,也要趁早。 我不想永远活在别人的故事里,不想听谁叨叨:曾经的川藏线有多么艰苦。对我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亲身体验过那些艰苦,错过了太阳,不能再错过月亮;错过了月亮,不能再错过星星。 不管是我们的野马汽车也好,山也好,水也好,车上的每一颗螺丝钉,山间的每一滴泉水,我都看作一个生命,不可亵渎。 最后祝各位读者扎西得嘞。唵嘛呢叭咪吽。 重庆丰易野马4S店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光临,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wh/6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超详西藏旅游攻略附景点介绍及门票价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