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留不住的岁月,都有一些忘不掉的故事。

照片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征程中,一张张定格怀旧瞬间的老照片,可能已经显得斑驳,却可以轻易将我们拉近久远的所在,重温那些深埋在岁月里的老旧故事,感受时间缓缓流逝带来的变迁。

从无到有的朗生互助组

结巴乡桑嘎村“西藏第一朗生互助组成立旧址”里一张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黑白照片总免不了让人观摩沉思,照片的主人公是西藏第一个朗生互助组的11户朗生成员。

11户朗生互助组成员陈宗烈摄

达瓦顿珠是桑嘎村的党总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朗生互助组成立旧址的宣讲员,每当他讲解到这张照片时,都会感怀于朗生互助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60年前,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农奴翻身做主人,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牛羊和农具住房。民主改革第二年,桑嘎村成立互助组,由于朗生没有耕种经验,没有互助组愿意他们加入,朗生成员坚信只要腿长自己身上就能走出幸福,年3月,11户原桑卡尔庄园的朗生组成了西藏第一个朗生互助组。

互助组刚组建就遭到了讥笑,被称为“穷棒子互助组”,人穷志不穷,不懂耕种,互助组成员就在别人干农活时,偷偷看、偷偷学,然后再一个个教给其他人,为了让作物长得更好,晚上他们跑到牧民放牧的山上扫粪,第二天一大早将粪便运到地里当肥料。此外,大家新修水渠、筑堤坝,引导灌溉水源,天天到田里除草,经过大半年努力,当年秋收时,在全村21个互助组中,朗生互助组的产量最高,让全村人刮目相看。

互助组成员歌颂丰收田宝发摄

后来,朗生互助组的故事和精神传遍整个西藏,成为了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达瓦顿珠说,“朗生互助组成员的照片是时代的印记,书写了一代人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深深影响着后辈,包括自己。”

立志自力更生

出生于年的达瓦顿珠,处于民主改革和朗生互助组成立初期,他见证了西藏旧生活向新生活的转变,从小听闻朗生互助组自力更生故事的他立志也要靠自己过上好日子。

达瓦顿珠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小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从没穿过新衣,过年时,就去借富裕家庭孩子穿了还没扔的旧衣服来当新衣穿。当时上学条件也很差,没有一间完整的教室,也没有课桌椅,甚至连纸笔都没有,写字时就找平整的石板当纸,烧过的木炭当笔,写完之后用水冲洗晾干后再接着写。讲到这里,达瓦顿珠感叹,自己的孙子现在上学都是接受多媒体教学,幸福多了。

年轻时的达瓦顿珠

因为一些原因,达瓦顿珠只上完了小学,但他没让自己荒废,进了一家私人学堂教别人写字,直到年土地下户。3年多时间里,他攒了些钱,除给家人添置新衣外,都用在了买种子,修灌溉水渠,平整耕地上,一心扑到农业生产,后来引进技术和简易的生产机械,粮食产量提高了,一家人再也不用为食不果腹而犯愁。时代在进展,种子和生产技术也在提高,通过努力搞农业生产,家家户户渐渐从昔日解决温饱迈向了家有余粮,日子慢慢变好了。

朗生互助组精神伴随一生

在投入农业生产的10多年,达瓦顿珠没有忘记再学习,他考取了会计证,年开始在桑嘎村担任会计,因为工作出色,为村居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年达瓦顿珠当选为桑嘎村党支部书记,去年制度改革,他被任命为桑嘎村党总支部书记。

94年时的桑嘎村村委会

朗生互助组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达瓦顿珠,同时作为朗生互助组成员土登的女婿,达瓦顿珠坚持发扬朗生互助组的自力更生和互帮互助精神,希望为改变村居面貌做出一些事情。

在村里工作的20多年,达瓦顿珠竭力支持乡政府土地平整工作,在国家项目扶持下重修全村水渠,成立2家村合作社,1家加工厂,解决了群众饮水、农田用水问题,同时他还鼓励带动村民发展自己的小产业增加收入,有的村民开起了饭店、小卖部,有的村民买了货车跑运输,也有村民摆起了熟土豆摊。有着红色基因的桑嘎村,也开发出了一条集林卡、朗生互助组展厅、桑嘎庄园及葡萄园的红色旅游路线。在时代进程中,桑嘎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不仅家有余粮,还有了存款。

此外,达瓦顿珠也在积极带领广大群众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对于村里的五保户,他提出集中供养,领着村民帮其打扫院落卫生,修水渠,收割庄稼;哪家房子漏水或出现裂痕,便组织村民出钱出力翻修,本月达瓦顿珠就在组织群众干部筹资帮助村里的一位贫困户盖新房,现在水泥沙石等材料都已经备齐了,正在动工;对老弱病残的村民,他们则轮流照顾,前几天一位阿佳腰骨折了,达瓦顿珠立马开会排了轮次,大家每天照着顺序去照看。

在老一辈的带领以及后辈的传承下,朗生互助组的精神已经在桑嘎村成为一种默契,只要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前去帮助。

朗生互助组领头人次仁拉姆

和互助组成员后代们在一起图自山南日报

经过70年的发展,如今的桑嘎村,不论是民风建设还是村居面貌,早已大改观。村居小道,曲径通幽,路边是整齐排列的行道树,树下拴着牛羊,路上是满载而归的拖拉机,人们笑意盈盈。而村庄也早已不再是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青石砖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时光荏苒,近60年过去,朗生互助组已然成为历史,但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却早已深深烙印在了人们心底,指引着桑嘎村一步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已经50多岁的达瓦顿珠仍在传承朗生互助组的精神,也带动着越来越多人自力更生,他说,“处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与基础设施都完善的新时代,只要大家肯努力,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xw/1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