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图书推荐——《西藏生死书》

—8—11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雪域新华

愿此书能成为生者、

濒临死亡者与亡者的解脱指南。

愿此书能对所有读者有所助益,

并引领他们迈向证悟的旅程。

米拉日巴尊者如是说:

“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

有人说:“这本书活似一位上师。”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本契合时代需要的书中,索甲仁波切深入讨论如何认识生命的真义,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帮助临终者和亡者。

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真正克服死亡。

身为佛教徒,我把死亡当做是正常的过程,只要我还活在这个地球上,必然会发生死亡这个事实。在我知道逃避不了死亡之后,就看不出有什么好担忧的了。我宁可把死亡看成是衣服穿破了必须换件新的一样,而不是终点。然而死亡还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亡真正发生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些准备的工作。

我们大多数人自然都希望死得安详,但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暴力,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执著或恐惧等情绪所控制,我们显然也不可能奢望死得安详。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好,就必须学习如何活得好: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安详,就必须在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安详。

诚如各位将在本书中所读到的,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死亡的实际经验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将会如何再生和再生到哪里去,大都取决于业力,但我们在临终那一刻的心境却可以影响下一世的好坏。因此,在死亡的瞬间,尽管我们已经累积了各式各样的业,只要我们努力产生善的心态,还是可以加强和激发善业,造成快乐的轮回。

死亡的那一刻,也可以产生最深沉和最有利的内心经验。透过禅定中对于死亡过程反覆的认识,一位有成就的禅修人,能够藉着他的实际死亡来获得极高的证悟。这就是为什么老僧都在禅定中过世的原因。他们的身体经常在医学上宣布死亡后很久才开始腐败,象征他们的修行成就。

帮助别人死得安详,与准备自己的死亡同样重要。我们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孤立无援,如果出生时没有人照顾和关怀,我们必然活不下来。因为临终者也是无法帮助自己,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解除他们的痛苦和焦虑,帮助他们死得安详自在。

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把临终者的心变得更紊乱。我们帮助临终者的首要目标是让他们安详,方法有很多。熟悉修行方法的临终者,如果有人提醒的话,就可以获得鼓励和启示;但如果我们能够以亲切的口吻恢复临终者的信心,即使他们再平凡,都可以让他们产生安详、平静的心态。

我原本希望本书能够启发一场宁静的革命,改变我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和照顾临终者的方式,进而转变我们的人生观和临终照顾,但十年过去了,我们对于精神转化和真正为自己、他人负责的需要仍然迫切如昔。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和世界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我们能让生命注满神圣的意义,如果我们的临终关怀能被敬畏照亮,如果我们能把生和死看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会变得多么庄严啊!

如果我们每一个动作都能以慈悲为标尺,如果我们能认识万法之基础的心性,其影响又如何呢?

这必然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将解放人们,使他们发现自己与生俱来的权利——那长久以来一直被忽视的内心层面,因而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辉之中。

本书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他那触及本心、点醒人心的大力量,实在是难以衡估的宝藏。

—旧金山记事报

索甲仁波切所言确实开启人心,他恳切踏实的论调,加上诸佛菩萨的箴言开示,除却人们对死亡的“大恐惧”,甚至使人们视死为相伴一生的老友。

—洛杉矶时报

《西藏生死书》

自治区新华书店所属卖场均有售

欢迎您前来咨询或购买

联系—









































白癜风忌食
白殿风病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s/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