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来自西藏军区的调查报告

1.在雪域高原,补给就像战斗

索道开启那扇虚掩的窗

在海拔多米的边防某团詹娘舍哨所,一条索道运输线引起记者的浓厚兴趣。

修建索道前,哨所物资运输全靠人背肩扛,战士们许多精力耗在了“愁吃穿”上;索道修好后,战士们的肩膀解放了,更多地扛起了强边固边兴边的主业担当。

这条地方单位为部队建设的索道,横跨高山峡谷,在战士们的眼中,是名副其实的“空中丝路”,它不仅给边防哨所送来了新鲜食品蔬菜和生活日用品,更带来了战斗力的有效提升。

这种感受得到的变化,正在一线基层悄然发生,也是西藏临边一线基础设施建设借力军民融合的一个缩影。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介绍,“近年来,在临边一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军地双方经过共同协商和论证,解决了以往存在的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军地双方重复规划、重复建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在雪域高原,‘补给就像战斗’。西藏解放之初,驻藏部队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要用于后勤保障”,西藏军区保障部部长张文龙介绍,尽管军区保障部汽车部队常年奔波在运输路上,但有时候运力仍然是捉襟见肘。平时尚且如此,战时自然更不必说。

茫茫雪域边关,大多荒无人烟。西藏军区巡逻守护长达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有的地方驱车百余公里看不到一个人。边疆民族地区军民融合路在何方?军区党委常委一班人反复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深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军民融合,那扇虚掩的窗正在打开:把边疆民族地区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不断谱写民族区域自治新篇章,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就是一场难得的历史机遇,西藏军区作为驻军部队和地方党委军事部、自治区政府兵役机关的三重身份,决定了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一特殊地域的军民融合搞得更加扎实深入。

2.部队是打仗的,不是买菜的

从涨到稳的物价“随军”

“后勤保障的巨大压力,牵扯了基层部队太多精力。”

发感慨的是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政委陈晓军。他告诉记者,全团所需蔬菜、水果等后勤物资,很多需要前往拉萨、山南等地购买。“交通不便,从我们团所在的山南错那县出发,往返一次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买菜、运输、验收每年光人力就需要近人次。”

“部队是打仗的,不是买菜的”,有人调侃部队成了“买菜大军”。也正是这种“买菜难”,激发了部队向军民融合寻求保障力的变革。

西藏军区保障部向地方企业“招手”。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了解西藏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后,当即批示要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并指示以拉萨市城关区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的数家企业、单位,与西藏军区尽快对接军民融合相关事宜。地方的支持,为提升西藏部队后勤保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合效果很快显现出来:截至目前,西藏军区保障部通过地方企业向部队配送的各类产品已经达余种,初步实现一键式下单、上门式服务、个性化定制、精确化保障,军需物资运输配送效率显著提升。

以前当地有句老话,“部队走到哪,物价涨到哪”。直达配送业务推广后,现在是“哪里有部队,哪里物价就稳定”。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提高的同时,也降低了生活成本,再也不愁部队过境了。除了瓜果蔬菜,战备、训练中消耗用品配送,也在军民融合实践中推广开来。

有人说,部队“买菜难”“加油难”的现实困境,倒逼出破除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传统思维,催生出实招、见实效的变革,推动了军民融合向深层次发展。

3.官兵不再“四季穿棉袄”之后

高原特需食品“军转民”

在日喀则市亚东县某边防团,记者见到了地方科技企业专门为基层部队建设的新型“阳光保暖房”。据悉,这是西藏军区保障部推进军民融合的众多举措之一。

西藏军区保障部介绍,这种新型“阳光保暖房”采用强聚热复合材料、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轻钢结构等新工艺新材料建造,在高原恶劣环境中不易开裂、漏风,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即使遭遇恶劣天气,官兵也能在室内进行训练、健身。

同样获得官兵青睐的还有单兵作战食品。为了满足官兵在特殊地域遂行特殊任务的需求,需要开发能够满足官兵耐劳、耐寒、抗缺氧等特殊需求的高原单兵作战食品。近年来,他们充分利用西藏当地的青稞、牦牛肉、红景天等高原物产,研发出了青稞牦牛肉压缩干粮、牦牛肉罐头、牦牛奶制品等高原特需食品,并计划向地方推广应用呢。

一线的新型“阳光保暖房”相继竣工,加之近年来各类高原药品的有力保障,边防官兵患高原病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些“高科技”的加盟,扎扎实实的军民科技转化成果,不仅改善了官兵们的生活环境,提升边防官兵的健康指数,更温暖了广大官兵的心。

习主席强调,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西藏军区的探索实践,可谓军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一个生动例证。

回顾西藏军民融合走过的历程,当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正是一条不断克服困难推进的改革创新之路,也是一段“需求出题目,融合做文章”的思想和战斗力“同时解放”的历程。

4.加油“一卡通”何以延伸到边防线上

顺风车又赶上了“快车道”

雪山、高原、闭塞、渺无人烟——西藏军区保障部汽车部队官兵长期奔波在漫长边防线上,在他们的印象中,油料保障是一个大难题。

根据相关规定,以前西藏军区基层单位的车辆均要到师团级部队的加油站才能加油。那曲军分区有个人武部,加一次油要跑到多公里以外,不仅耽误时间,还增加了保障成本和安全风险。

在军民融合实践中,部队不能坐在墙角晒太阳,坐等地方送阳光。年8月,西藏军区选择47个偏远人武部进行油料保障试点,依托中石油分布在西藏各地的加油站,保障驻军基层单位的车辆用油。同时还将地方加油站纳入部队应急油料保障体系,明确部队官兵和民兵执行军事任务时,由地方石油公司实施定点保障、伴随保障和配送保障。从年3月开始,西藏军区又开始尝试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专门的军民融合式加油站,为军地车辆提供油料保障服务,同时还组织军车加油“一卡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动态掌握全区的油料资源动员信息。

如今,记者穿梭雪域边关间,亲眼目睹油料保障的触角正快速延伸至原本偏远的犄角旮旯,长期困扰基层部队的“加油难”问题再也不存在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早已成为新时代西藏边防前线的一抹亮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尽快推动西藏边远艰苦地区的强边固防,特别是为欠账较多的边防建设填缺补课、升级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搭顺风车、走快车道的历史机遇。

争当领头雁,敢于打头阵。随着时间推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这雪域高原扎根发芽,西藏军民融合呈现的不仅仅是一抹亮色,而将是由这一抹抹亮色融成的“满园春色”。(郭丰宽方帅丛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s/1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