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易地搬迁挪出穷窝幸福来
西藏易地搬迁挪出穷窝幸福来
曲水县达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新建的一百多幢房屋。记者单增次仁摄 “哗啦、哗啦、哗啦……”临近午时,住在拉萨市曲水县达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村民德珍走进厨房,拧开水管,一股白花花的自来水从水管缓缓流出,在水池里溅起美丽的水花。淘米、洗菜、做饭……德珍一边哼着小调,一边为家人准备午餐。 “吃水不用远处背,出门就是水泥路,全家搬进新房子,房前屋后环境好,健身有了小广场,村民生活变了样……”说起如今的生活,德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交通不便的山沟,搬到通透敞亮的楼房,这是德珍一家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对于德珍来说,山沟外的生活一切都是新鲜的,也充满了喜悦。 走出山沟,改变的不仅是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精准扶贫,已为他们铺好了未来的致富路。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住上新房 车出曲水县城,沿着国道一路向西,雅鲁藏布江水奔腾的气息由远及近,孕育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灌溉着沿途人杰地灵的村庄。行至曲水县火车站旁,一幢幢别具民族风情的藏式小楼映入眼帘,在平坦的土地上,村庄像一位藏家姑娘,美丽优雅,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里,是拉萨市曲水县达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 沿着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水泥路徜徉安置点,一股“幸福风”扑面而来。路边绿草茵茵,村民房屋整齐划一,活动广场、幼儿园、太阳能路灯、信息化管理平台、医疗卫生室、远程会诊室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瞄准精准扶贫,建成小康之家”的路牌随处可见。嬉戏的孩童在绿意掩映的道路上跑来跑去,绽放灿烂的笑靥。 推开一扇红色的大门,我们来到了德珍的新家。 砖混结构的新房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小巧别致的藏式庭院,两层的藏式小楼,客厅通透明亮,厨房厕所齐备,晒台还做了预留。“水电都通到了家里,家具也是新的,拎包就能入住新房。”说到这里,德珍年轻的面庞泛着喜悦的红光。 坐在客厅色彩鲜艳的藏式床上,德珍讲起了搬家的故事。“我们家的老房子在达嘎乡色达村5组,四口人挤在两间很小的半土坯半石木结构的平房里,由于房子经久失修,多处出现了裂缝,每逢下大雨时,总会滴滴答答的漏水。”交通不便,吃水困难,居住条件简陋,上学就医难,这是德珍一家以前真实的生活写照。德珍也曾有过搬出去的愿望,只是搬去哪里?没地了吃啥?没有资金怎么建房?这些都是德珍始终没搬家的原因。 当易地扶贫搬迁消息传来,德珍打心眼里高兴,终于可以住上新房了。 德珍75岁的妈妈当天正好在女儿家,说起女儿的新家,老人家心存感激:“以前女儿一家住在破旧的房屋里,生活条件很困难。现在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老阿妈口中的好政策,是指我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以迁脱贫政策。在“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情况下,类似德珍这样的贫困户以迁脱贫成为理想的选择。 产业配套精准扶贫暖民心 搬进了新家,德珍开始憧憬新的生活。她说,家里小女儿从小身体不好,经常住院,以前一家人靠种地得来的微薄收入几乎都给孩子治病了,孩子一年到头穿不上几件新衣服,一家人没过一天好日子。 如今,借助精准扶贫东风,德珍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到这里,德珍感激地打开了话匣子:新房选址不仅交通便利,而且靠近产业项目基地;丈夫旦增晋美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参与合作社进行分红,有了稳定的收入;自己9月份将被安排到安置点的幼儿园当厨师,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以迁脱贫不是简单的“挪穷窝”,而是要给贫困群众的生活“铺好路”,只有保证了经济收入来源,搬迁出的村民才能真正安心生活。为确实做到搬得出、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我市建立起扶持搬迁群众发展后续产业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帮助因地制宜发展成本较小、技术要求不高、风险不大和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见效快的后续产业,尽量让每个搬迁户有一个增收项目,在曲水县达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了一批产业扶贫基地,目前,搬迁安置点的藏鸡养殖合作社、奶牛养殖合作社已投入运行,名村民已在合作社打工,不但能挣到工钱,年底还能拿到现金分红,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享受到以迁脱贫政策而喜迁新居的,远不止德珍一户。 7月初,曲水县已完成户人首批搬迁,这些贫困群众不仅有了新居,他们正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新家园里创造美好新生活。 多措并举让群众安居乐业 曲水县达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仅仅是拉萨市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点的一个。在墨竹工卡县嘎则新区,按照“环境优美、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标准,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的一幢幢农家“别墅”已初具雏形;在堆龙德庆区桑木村,另一处设施齐全的拉萨市易地搬迁农牧民集中安置小区正在紧张施工;在拉萨其他县(区),一处处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点正如火如荼地建设。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易地搬迁任务为户人。今年年计划搬迁户人,开工建设19个安置点,其中集中安置点18个、分散安置点1个,目前19个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 据悉,我市以迁脱贫的主要对象是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采取集中安置搬迁和插花式安置搬迁两种方式,将搬迁群众安置到与个人愿望相结合、与自身谋生能力相适应的地方。 在推进以迁脱贫的工作中,我市采取分类引导、适度集中的原则,安置区规划与当地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等各项规划相结合,安置点房屋建设实行统规统建、经济适用、严格控制住房面积。同时,研究制定一系列就业和社会保障配套政策,通过就业培训,提供与搬迁群众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确保每户有1至2名劳动力就业,人均月工资不低于元。到城镇安置就业的,保留其在原籍地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生产生活资料的权属,确保搬迁人员的身份不变、宅院不变、农田不变、牧场不变、林地不变。同时加强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谋划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确保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在以迁脱贫、产业配套、公共资源完善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异地搬迁贫困群众正告别贫困,走向富足,展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记者姜艳见习记者次旦普尺)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正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1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藏旅行攻略!
- 下一篇文章: 西藏最新宣传片出炉!1000个人有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