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情怀

——重上乃堆拉

张敬中

心脏你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沙尘你莫把我的视线遮档。

汽车你加大油门快些跑,

我要去那日夜思念的地方。

摘一束高原的格桑花,

紧紧贴在我火热的胸口上。

几次次梦里回亚东,

双脚急蹬下司马镇。

无线电波传喜讯,

思念战友起三更。

千声万声呼喚你,

第二故乡是亚东。

年6月我在从日喀则五十三师师部日喀则重返亚东。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我又去了亚东前哨乃堆拉山口电台。

此次出行乃堆拉电台,主要是看望一五七团通信连老战友。

忘不了拉萨报训队的日月,

忘不了五湖四海的戏闹。

忘不了初上电台的笨拙,

忘不了北定打猎时的可笑。

……

偷吃运输队仓库的大豆,

其实是当时喂军马的马料。

假曰洗澡时相互的打逗,

毕业分配前夜时的絮叨。

……

乃堆拉山口阵地是亚东前哨五大阵地之一,海拔近米。通信分队的电台就设在这里。我日思夜念的战友就驻守在这里。

我们从亚东县下司马镇的一五七团团部乘老解放汽车出发,真是日经四季。感慨万千。

一路风光无限,一路说笑声不断,一路歌声不断。是的,二十来岁,风华正茂。

祖国边陲山河如此壮丽,美景如画,引无数英雄将士万里从军赴藏,忠守祖国西南疆场。人民的重托,祖国的使命,令万千热血男儿青春洒風流。

亚东地处藏南河谷地带,海拔多米。俗称亚东沟。号称西藏小江南。亚东西南与印度和不丹王国接壤,并与尼泊尔和锡金相邻。

亚东在历史上历来都是兵家战略要地。满清政府时期,英帝国主义列强强占亚东若干年,盗走了亚东不少文物和宝藏。民国时期,亚东实际上仍是外国人的殖民地。

年我们团进驻亚东时,我还亲眼所见英国人年在亚东修建的各种建筑和楼房。这些无疑是帝国主义侵华的见证。

年西藏达赖集团背叛祖国,也是从亚东沟乃堆拉山口出境,逃往印度认贼作父。

年的中印战争,也是在亚东乃堆拉山口,印军入侵我国疆土,打响了罪恶的第一枪。

据当时亚东县志记载,六十年代,当时亚东全县人口只有多人。(现在是多人)

整个亚东河谷,林海茫茫,布满方圆数千平方公里。满山遍野的苍翠松林和桦树林,杜鹃林和權木林,其间还夹杂着几十种稀有的原始植物树种。

浩瀚广袤的亚东河谷雨林,属亚热带雨林的最原始森林。此地据说直通亚鲁藏布大峡谷。气候潮湿温润,雨量充沛,但天气变化多端。

不经意间,三块乌云碰撞到一起,倾刻间雷声大震,大雨倾盆。时而又是万里无云。

亚东河支流特多,犹如天上的繁星。但多为雪山融水,河水清沏见底。随眼看到,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及目远眺,巍巍雪山,终年积雪,在太阳照射下,雪白中透射青蓝光芒,更显圣洁无暇。近处,青松参天入云端,山涧清泉石上流。

时值盛夏,如同内地的春夏之交。亚东河谷两岸,在这个最美好的季节里,处处山花烂漫,鲜花盛开。花到正开蜂蝶闹。每逢盛夏,藏族同胞和亚东驻军军民联欢,亚东小伙和姑娘身着美丽鲜艳的盛装,跳起了粗狂奔放的锅庄。

好一派西藏的小江南,风景这边独好。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藏族)到过亚东考察。

年中苏边境珍宝岛战斗英雄来过这里,直到乃堆拉山口。

著名京剧演员《沙家浜》的主演阿庆嫂的扮演者来过亚东乃堆拉。

原西藏歌舞团女高音著名歌唱家柴旦卓玛来过这里慰问演出。

原西藏歌舞团著名二重唱演员张振富,耿莲凤到亚东慰问演出。

当你漫步在亚东河岸边时,不远处,时不时传来藏族姑娘在山涧砍柴或放牧时的放声歌喉,优扬嘹亮,热请奔放,如同天籁之音。

一曲《金珠玛咪亚古都》使你感受到解放军受到藏族人民如此尊重和爱戴,自豪感升天。还有点漂漂然。

又是一曲《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请你喝杯酥油茶》,不仅唱出了军民魚水情深,共筑边防钢铁长城的现实。而且唱得人心潮澎湃,青春的激情无休止的湧动,甚至浮想万千……

接着是《在北京的金山上》,使你感到党的伟大和军人的重任与神圣使命,更坚定了守疆卫国的责任感和决心!

听着,听着!

醉啦,醉啦!

歌声在密林山涧回荡,听歌人早已醉透了心房…

老解放牌汽车,一路象牛一样,爬行在乱石中开出来的崎岖山路上。茶水站,多仁,仁青岗,嘎角寺……我们早就熟悉的地名。又是那么亲切。

站在车箱内视线极好,及目远眺,一览众山小,青松入云端。就连帕里圣女峰的神密面纱,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

其实行进在崎岖的盘山乱石公路上,如同藏胞在跳最疯狂的锅庄,颠簸得我等五脏六脏快要逃出腹腔。

海拔在慢慢升高。

从亚东沟再往上行,生态又变成了夏秋之交。参天的松林和盘根错结的杜鹃林等混杂共荣。森林中各种高矮树种颜色不同,形态各异,高低不同。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杨树叶,各色的杜鹃花,赤,橙,黄,缘,青,蓝,紫,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难怪解放军画报社记者,画家和地方杂志社的名家画师,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实习生,也经常来此光顾写生。

据说林间还有许多种珍禽异兽。据我所知,大青猴,黑棕熊,野猪,金钱豹,刺猬等常出没营房附近。

林间各种鸟禽类不计其数。它在林中自由飞翔,只听得到处是莺歌燕舞,百鸟争鸣,令人心驰神往。

汽车上到半山腰,云雾隙绕,极目远眺,云海翻腾,我们所在海拔是在云海之上。如同神仙在腾云驾雾。身处其境,不由使人产生一种幻觉,这是仙界吗?当年唐僧和孙大圣到此一游吗?

再往上行,五颜六色的杜鹃林铺天盖地,灌木林中各种花草竞相争艳。紫色的,淡黄色的,粉红色的,纯白色的,杜鹃花,野菊花,木棉花,盛开四野,香气朴鼻,渗人肺腑。

我和几位战友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的得意忘形,不约而同的在解放车箱内唱起了《我的祖国》这是美丽的祖国……要是那犲狼来了,迊接他的有猎枪。就连开车的司机受到感染,车里车外大合唱。

这那里是去看望战友呀,这分明是在赶赴一场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盛会!

当车进入海拔千多米的高度时,几乎进入了严寒的冬季,寒风阵阵,凉气袭人。高山缺氧,呕吐头疼。胸闷乏力,举步唯艰。上述那种得意忘形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高原反映十分严重,但心里有股暖流仍在湧动————与老战友久别重逢的时刻快来到了!

望着那乃堆拉阵地上的皑皑白雪,我感到战友们的伟大情怀,爬冰卧雪,艰苦卓绝,他们常年喝雪水,啃压缩干粮,身体上高原症显而易见。他们常年守护在如此恶劣的生存极地,忠于职守,百炼成钢。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此刻,我恨不得立马扑进战友怀,阔别近个曰曰夜夜的思念,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幸运,幸福,嘉奖;克服了千千万万个工作中的困难,练就了思想坚定,业务精良;执行了军委年‘12.10计划的长途跋涉,风歺路宿,野营拉练;收发了不计其数的上传下达电报,受到上级的表彰……

这一切的一切,一年复一年的往事,成功与失败,感情与思念,我要向战友一吐为快,倾诉衷肠!

彼此不语先出挙,

香烟点燃云雾绕。

戏骂几句笑语频,

和气一团放声吼。

一句战友亲兄弟,

一盆炉火几双手。

一双毡靴轮流穿,

一颗苹果几张口。

一杯美酒庆相逢,

一封家书藏裤兜。

一张嫂相大家瞧,

一脸憨笑抢夺走。

一颗红星头上戴,

握挙宣誓举右手。

守疆卫国扬军魂,

终身无悔跟党走。

啊!这就是战友,

这就是军人。

雪山作证!

电波作证!

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谁才是用特殊材制成的人?

我的战友!

中国军人!

(注:本文插图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敬中甘肃甘谷人,年入伍川藏线进藏。年9月开赴亚东前哨。年9月下旬至同年11月在乃堆拉前哨电台,年9月参加全师无线电报务骨干培训。同年10月调日喀则53师通信营。年二返亚东一千瓦电台工作,后随电台移交边防六团,历任报务、干部报务员,报务主任、台长。年底转业地方。在地方乡镇政府,县政府,县委等部门工作任职。副县级退休至今。

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1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