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市场销售疲软今年“糖高宗”没有来

又到年底,再看白糖市场已是一片萧瑟。依照往年的惯例,到了年末,正是用糖高峰时期,但今年的食糖销售却异常平淡,这和11月8日广西物价局关于2011/2012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问题的紧急通知所发出的信号可谓背道而驰。该通知很直接地强调了2011年把联动价定到500元的甘蔗对应7000元的糖价,这就等于宣布食糖本钱基本在6000元/吨以上,7000元/吨是比较认可的现货底价。

但是从市场的实际走势情况来看,这个消息的公布不但没有推动糖价上涨,反而是本轮糖价真正开始下跌的转折点。为何糖价对广西政府的唱好视而不见?为何白糖进入消费旺季反而不旺?当“计划”遇到“市场”后,到底又是谁说了算?要分析以上问题,需从2008年讲起。

囤糖铁板同盟渐成

2008年,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糖价也不能独善其身。那时,最大糖厂都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集中在广西地区,因而在价格狂跌以后,几家大的糖厂拧成一股绳,通过把货都抛到现货市场,抛出低价来,挤占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然后在地板价时再从期货市场上买回来。由于需要10左右的保证金,还不用付仓储费,这样节省了资金,又拿回了抛出去的货。另一边,他们抱团把新榨出的白糖囤起来,配合全球量化宽松的政策,白糖金融属性开始显现,价格很快走出低迷,一路狂飙。

糖价涨了,生产厂家、消费厂家都开始囤积现货,糖果厂、饮料厂、食品厂都加入了囤积大队。因而白糖市场成了卖方市场,厂家库存也变成了高利润的源泉。白糖产业链的各端,在糖价上升中结成了坚实同盟。

利益将这个无形的同盟牢牢捆绑在了一起。此时此刻,当我们核算本钱后才惊异地发现,就吨糖利润来看,守旧估计都在3000元以上。囤糖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加工的费用,越囤价格涨得越猛,价格涨得越猛,囤积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这类非理性的投机行动和已脱离市场基本面的垄断利润,居然从2010年一直维系到了今天。

高价难以维系

金融属性开始退潮。随着今年8月以来欧债危机的恶化,和中国紧缩货币政策的打压,种种迹象显示,支持商品价格金融属性的泡泡正在一个一个被戳穿。

当商品丧失了金融属性后,那就要看北京白癜风医专科医院商品属性了。目前来看,不算糖厂囤积的糖量,仅下游糖果、食品厂囤积的糖量都高达3~4个月的量,这也是致使目前旺季不旺情形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市场正在消化这部份囤积起来的隐形库存。

随着糖价延续运行在高位,其替换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变相减少了对白糖的消费需求。

当下,正是大量收甘蔗时期,要收甘蔗就需要不菲的首付款。新糖刚开始销售,定单却寥寥无几,现货商家资金紧张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到白糖的整体市场结构和糖商的心态,进而波及市场参与者和利益最大化的结盟方。

与广西地方政府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国家对高企的糖价一直采取打压的态度。从2011年7月开始,发改委相干人士就曾赴广西约谈几大糖企,调研了解白糖上涨的缘由,意欲对糖价提出限价要求;9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价格监管部门要加强两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这似乎是政策打压所释放出的先期信号,和今年3月狂跌前的棉花非常类似。

改革图新是正道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继续推高糖价,只能为价格低廉的白糖替代品淀粉糖、甜菜糖、国外进口糖等作嫁衣。为了更好地增进广西地区白糖产业的发展,提升该行业的竞争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抓单产,提效力,增强广西白糖的市场竞争力;

2、给农民一些自留地,不要全区一盘棋都铺在白糖上。一旦白糖出现大幅下跌,糖农在遭受白糖价格下跌损失的同时又伴随着其他物质的紧缺,无疑是雪上加霜;

3、加强堤灌技术,改良水利灌溉问题。机械化收甘蔗在全球来看并不是一个技术上的困难了,而我们国家却仍在手工作业,同时广西水利资源其实不缺少,却经常出现干旱,堤灌技术的提高也是燃眉之急;

4、工业乙醇项目的投入和试点。在能源开采逐年枯竭,原油居高不下的市况下,这是白糖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之一,却迟迟不见有实质性的科研推动和进展。

应该说,白糖市场的剧烈波动不但影响全部糖业市场,终究遭到伤害的是广西的糖企和糖农,过去铁板一块的同盟也将在价格的下跌途中土崩瓦解。历史无数次经验证明,违背经济规律、事物规律,必定将遭到惩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