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西藏的房子怎么造的吗视觉粗犷细腻
资料来源网络 (布达拉宫西侧) 在藏区,宫殿、寺庙、藏寨等建筑风格迥异,视觉粗犷彪悍又极具细腻雕刻细节;不同藏区,其建筑风格与细节也有不同讲究,如 拉萨民居是石墙碉房,林芝民居是圆木墙木屋,昌都是实木土楼,那曲则是生土平房。 尽管各地迥异,但都与藏地宗教、自然地理风貌、人文历史有着极大的关联,且呈以牛奶墙、阿嘎土、白玛草(柽柳)三大高原建筑材料为特色。 (白玛草,防腐、轻盈、冬暖夏凉,该图源自网络) 建筑取材原始 建筑取材原始 藏区建筑三大建筑特色 牛奶墙 阿嘎土 白玛草 从其建筑取材来看,均为原始材料。到过西藏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印象:白色或红色墙体、磨得见光的土质屋顶和地板以及草垛压制而成的红墙等。其中,白色墙,以布达拉宫最为显著,是建筑涂料里添加牛奶、白糖制作、刷漆而成,故此得名;阿嘎土则是藏区一种特殊的土壤,经过藏族人家集体踩压、制作,变成光滑、结实的“磨石”;白玛草,真正的名字叫柽柳,也叫红柳或三春草。柽柳一般长在河岸、沙漠干枯地带,耐寒、坚硬,既减轻房屋重量,也可保持房屋冬暖夏凉。此外,生石和毛石是藏区建筑收分墙体的必然材料,即基层宽大、逐层减小,达到稳固的作用,如桑耶寺乌孜大殿墙体厚度竟达4米。 。 下密寺 (正在踩压阿嘎土,进行屋顶修缮) 这里输入标题 佛陀至上,宗教色彩浓郁在藏区,不管是宫殿、寺庙、民居,均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比如每家每户都供奉了佛堂、装饰唐卡或壁画。严格来说,藏族建筑通过集中的建筑艺术语言表达神灵意愿,这也成就了藏家的建筑灵魂。此外,在建筑功能建构上,有平房,有多层建筑;但终归地域差异。比如那曲以平房为主,牛羊圈建在住宅周边,且用牛粪补充堆砌,是因为考虑到藏北草原的一望无际和刺骨的寒风,平房能有效抗寒。而昌都地区,则以三层为主,底层用于牲畜起居,二层则以卧室为主,有的则供奉佛堂,三层则以晒青稞、佛堂等事宜。不管是平房还是多层,均有佛堂和少量经幡,表达了佛陀思想和宗教愿景。 昌都 如美 这里输入标题 悠久的历史,饱经沧桑 与中原悠久的建筑瑰宝一样,藏区建筑也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比如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始建于公元前年,至今已有0多年的历史;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建造的大昭寺已年历史;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也有多年历史……饱经沧桑,必有历史沉淀。 (雍布拉康) 这里输入标题 西藏的窗文化,粗犷又细腻的诗在西藏,我们见过白色的、红色的,甚至黑色的、黄色的的墙体。在藏族人家里,白色有吉祥圣洁之意,黄色有脱俗朝佛之意,红色是护法色,黑色则驱邪……尽管如此,这颜色不是乱用,宫殿、民居以白色为主,寺院以黄色和红色为主。当然,这里重点说到宫殿、寺院、民居的窗,一般使用黑色,在窗体黑色的基础上,窗框、墙面、屋顶等调绘多种颜色,表现宗教和建筑艺术的细腻。 在许多浪漫人的眼里,窗就是浪漫的窗口,能唤起无限美好的遐想。在藏区建筑中,它的窗大小不一,规格、排序仿若随意,却又非常讲究。窗在墙面上的位置几乎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与中原建筑的对称、水平相反,错落有致、平整不一,巧妙地突出了不规整的几何美感。当然,这都是有讲究的,窗的大小和位置是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而定的。如起居室要容易采光,窗的面积就相对大一点。此外,藏族人家的窗与房屋的外廊、内廊,门廊、独木梯、窄石梯相结合,也是极富几何美学的。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6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公告西藏成人高校录取分数线公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