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快搜西藏

在中国,很多地方有“大年”、“小年”之分,而在西藏,藏历年又分为拉萨新年、日喀则新年和林芝工布新年。

这几个“年”因为节令和传说的不同,在时间上都不一样,甚至习俗也各有特色。

此外,虽然阿里也只过春节和藏历新年,但在阿里普兰县,却有着自己的“年”,人们称之为普兰新年,虽然范围不像前几个那样广泛,但是在全区也算是有名、有特色的了。

现在我们就来聊一聊西藏这些独具特色的新年吧!

拉萨新年年味浓郁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除夕前两天,人们就忙着打扫卫生,更换新的幔帐和垫子。受春节习俗影响,如今许多藏族群众在过藏历新年时,也会选择在家里大小门上张贴年画和对联,对联上用藏文写着吉祥的祝词,年画的主题大多是吉祥八宝、十相自在等。

进入藏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培育的青稞青苗要供奉到佛龛前,预示着来年粮食无缺;

每家每户还要用酥油和白面炸“卡赛”(油馃子),卡赛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

裹上砂糖,既是供桌上的装饰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也是女主人比试心灵手巧的竞技场。

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竹制或木制绘有吉祥图案的切玛盒(五谷斗),里面装满炒大麦、酥油拌成的糌粑、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插上彩色的麦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雕成的羊头。

这一切,都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由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原先人们在家里自制的酥油花、羊头雕、卡赛等,都能在市场上买到。

进入藏历二十九,每家都会换上新的门帘,房顶插上新的经幡,画上吉祥符号,燃起桑烟;

各教派寺庙还要举行驱鬼仪式,跳起金刚舞,念经唱经诵吉祥。晚饭前要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

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

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

制作古突的时候,人们特别夹进了9个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物品,比如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

吃到面疙瘩里夹的不同物品有着不同的寓意——石子表示意志坚定,辣椒象征直爽泼辣,木炭象征心太黑,羊毛表示性情温柔,豌豆表示财迷,桃干表示健康……

吃到的人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会迅速地让笑声满堂,成为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

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

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拉萨市都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今日鲸言

传统的西藏过年风俗让人向往~

记忆中,你的家乡还有哪些过年习俗呢?

欢迎留言讨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