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nbsp舌尖上的西藏那些美
“舌尖上的西藏”,纵使有再多的牛羊舞蹈,终究要归于一杯茶汤的宁静。 去过西藏的朋友都知道,在藏地很多时间都是在赶路。而没有什么比一桌美食,更能犒劳一天的风尘仆仆和旅途劳顿。 然而,地道的藏地“美食”却并非人人都能消受。以下便是茶语网编辑在完成“藏地观茶”之旅后的心血之作,希望能帮到屏幕前的你。 酥油茶 推荐指数:★★★★★ 来西藏不喝酥油茶,就像来北京不吃烤鸭,来重庆不吃火锅一样,旅行不完整! 牛血肠 推荐指数:★★ 只推荐给重口味,和美食冒险主义者,小清新的味蕾,不推荐。 牛血肠,其实是牛血和剁好的牛杂做的香肠,当时茶语网编辑可是噙着眼泪咽下去的。 什么样的感受?炸裂!一定是牛眼睛,不,牛杂在我嘴里炸裂!不然怎么会有如此腥膻的味道……嗷! 吞下去?还是吐出来?一个声音呼喊着:民族友谊万岁! 炸土豆 推荐指数:★ 来青藏高原吃土豆?!Excusm? 干奶酪 推荐指数:★★ 奶味正宗!但更适合吃零食的时候,或者旅途中补充能量来食用。 酥油拌人参果米饭 推荐指数:★★★★ 有点类似内地的八宝饭,不过浇上了酥油,营养又香甜。“人参果”其实就是蕨麻,是西藏特产的一种山珍,健胃补脾,非常营养。 牦牛酸奶 推荐指数:★★★★★ 这是可以推翻你任何既有“酸奶”刻板印象的西藏酸奶。 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雪域牦牛酸奶,纯正干净的口感、厚重的层次感,足以让蒙牛、伊利、光明掩面哭泣,结伴而逃。 撒上白糖,我吞下整个雪山!湛蓝的天、洁白的云,那一刻我眼前出现的景象,扫荡了口中残留的不快。嗷!酸爽。 生牦牛酱配糌粑 推荐指数:★★★★ 糌粑,其实就是青稞炒面。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再用手捏成小团即可食用。 糌粑之于藏人,差不多就像米线之于云南,小面之于重庆,是一种日常必须的重要主食。 在放弃了生牦牛肉酱的前提下,我尝试了一块糌粑。很香,是一种久违的、农作物最原始的香气。加上青稞粉粗粝的颗粒感,咀嚼中,像是在播放一部漫长的黑白默片,时间都沉寂了。 烤羊排 推荐指数:★★★ 一道比较普世的藏族菜,不少当地餐厅做法,还喜欢把烤羊排和炸土豆条一起搭配。 烤羊排,本桌荤食中最亮的星。滋滋冒油的羊排伴着孜然和辣椒面的香气,散发出诱惑的气息——“来,吃我啊”。 卤牛舌 推荐指数:★★ 原生态味蕾者值得一试。 虽然它妖娆的造型充满了诚意,但是品尝了的人说,它的味道原生态到像是跟一条牛在舌吻。 这个形容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包括我。 手抓牦牛肉 推荐指数:★★★★ 你绝不能错过“世界三大高寒动物”之一的牦牛肉。因为另外两样高寒动物你已注定会错过——它们是北极熊和企鹅。 牦牛的肉,被称为“牛肉之冠”。半野生的牦牛,常年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寒地带,肉质相比一般圈养牛肉,更加鲜美细嫩。而且蛋白质比其他肉都高,脂肪却较其它肉都低。 当最朴素的食材处理方法,遇上最纯净野生的牦牛肉,咀嚼的那一刻你仿佛化身整个青藏高原最健壮的康巴汉子,一边撕扯着牛肉,一边对你的情敌嘶吼:来啊,来互相伤害啊! 下关沱茶 推荐指数:★★★★★ 只要在西藏肉食乳饮待足三天,你就没法不想它。 当胃已被酥油、牛羊肉、奶制品填满,动弹不得,味蕾依然有点矫情地摇晃着神经通知大脑,“亲,还差点什么……” 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一杯又浓又酽的沱茶下肚,奶和肉的油腻,在茶叶的调解下,和我的内地肠胃握手言和。 再没有什么能比云南大叶种的甘凌醇厚,更适合肉食为主的肠胃了,丰富的多酚类物质、低氟健康。这杯茶不仅仅与饭后的消闲有关,对藏民来说“更是血,是肉,是生命”。 “舌尖上的西藏”,纵使有再多的牛羊舞蹈,终究要归于一杯茶汤的宁静。而这正是这一次的“藏地观茶”之旅的饮食篇教会我们的事。 来源:茶语网白癜风症状及治疗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yw/3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闻快报2016世界睡眠日全民健康
- 下一篇文章: 西藏美食留在旅行记忆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