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境无止境引领心之所向

TIBET

西藏游记

我是出发吧的线路设计师小一,刚刚西藏考察回来。

进藏一直是很多人的向往,但是很多人也被吓得止步。我“豁出去”转了一圈,深刻体会到藏迷们“进藏是个坑,反复进出不稀奇”的说法。

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精彩得张目结舌的地方。“醉氧”下,匆匆写就这篇游记,献给大家。

进藏是圆梦

进藏是去年就订下的计划。结果一场疫情,出行时间打乱了,也让整个旅游业陷入了混沌之中,结果是进藏的梦,做得茫茫无边。

四五月国内疫情开始逐渐平复起来,憋屈了好几个月的身心终于逮住机会发出了出行信号。于是开始评估:就国内目的地而言,西藏,“世界第三极”,仍然是我首选的出行地;疫情期间又有了一个驴友们取的别称---“中国的最后一块净土”。(指的是其优秀的疫情防控,迄今为止仅1例治愈病例,还是输入的)

疫情过后的西藏相对安全,是出行原因,但不是主要的;真正想去的原因和去年计划旅行时保持一致:西藏给人的神秘感,源于地理杂志上看到的绝无仅有的风景,源于《西藏生死书》中读到的宗教精神,源于它看似和世界格格不入却又合理的存在着。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够教人忘记自己身处俗世,开始敬畏生命和自然,这个地方一定就是西藏。

从哪儿进藏

这段考察行程,从平均海拔较低的林芝地区开始,一路向东,将西藏东部的精髓地区、国道的最美段囊括其中,最终回到拉萨。这样的走法吸引了最初对高原反应有所顾忌的我——循序渐进升高的海拔让身体能适应,一路多变的景致风格不会让眼睛寂寞。

从上海出发前往林芝,需要在成都转机,而成都前往林芝的航班由于高原起降难度大,所有的航班都是在上午一早就出发。因此我们决定在成都住上两晚,这样一来可以保证进高原前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上也不仓促,二来,也可以在成都周边逛一逛,享用一下成都美食。

#成都的品茶都江堰#

#来成都必吃的成都串串锦里#

抵达出关

疫情尚未彻底消停,林芝机场层层关卡:出具身份证,核酸检测报告,量体温,询问进藏事由,填写健康申报,一系列严谨的程序后,签字画押,终于见到了在机场门口等待着我们的仁青管家和我们全程的司机三七师傅。

#飞跃大片雪山#

#等待我们的松赞司机#

放到平时,这样的程序可能会让人觉得麻烦,但在特殊时期,反而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生命被重视的安全感,也开始理解西藏防控做的如此优秀的原因——可真是严防死守!

初见真容

从上了车开始,每个人就都兴奋了起来,车行山路,成群的牦牛懒懒散散的从我们的车边经过,车方才才在低海拔地区盘旋,周边还是郁郁葱葱的景致,一会儿就抵达了米的色季拉山垭口,顿时周边景致就变得白雪覆盖,彩色的经幡在雪山上方显得格外好看。我们兴奋的下车,跟随仁青走到观景台。初见西藏,就被这景色震慑住了!

#色季拉山口#

#米,突破人生抵达的最高海拔了#

#车上小箱子里装满了为我们提前准备好的零食,还有以备不时之需的氧气罐#

等待着我们的贴心午餐,是鲁朗石锅鸡。作为刚抵达的第一餐它再适合不过了,藏香鸡慢火熬制,辅以手掌参、天麻等四五种药材,用慢火炖制,汤中有一股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嫩而有弹性。这一碗鸡汤下肚,浑身暖洋洋,疲惫感一扫而空。

#舒缓身心的鲁朗石锅鸡#

在经过了曾经的通麦天险,就抵达了我们今晚的住宿点:松赞波密林卡。

#年通车的第三代的“通麦大桥“#

#波密林卡藏式风味十足的装修细节又具备现代化度假村的硬件设施#

#夜景也很漂亮的波密林卡酒店为住客准备的青稞饼和甜茶#

酒店的员工早已在停车场恭候,献上哈达,一句“路途辛苦了”,便引领我们进入大堂休息,在管家帮我们checkin之时,贴心递上了姜茶和青稞饼。

酒店对面的雪山一度美的让我们错觉自己身在瑞士,管家介绍,对面的雪山名字叫做“嘉隆贡美嘎莫”,意为衣着白装的仙女,而酒店左后方的雪山为“马拉次仁嘉昂”,意为五仙女山。酒店前面的江就是帕隆藏布江了,由然乌湖流出汇入澜沧江流往印度。——这雪山江流包围着,加之周围丰富的植被点缀,似身临其境童话故事里。令人惊喜的是,每个房间都配备有无敌景观的阳台。房间茶具茶叶整齐的备好,随时就可以泡上一杯热茶,坐在阳台上面对仙女山放空自己。

#我们房间的阳台宛若“镜湖”的波密林卡泳池#

#每天都在有着雪山景致的餐厅用餐与饮茶#

“心”会嘎瓦龙冰川

嘎瓦龙寺「“嘎瓦龙”在藏语里的意思是令人愉悦的地方。大约年前,第一世达香仁波钦内丹多吉,游历来到波密嘎瓦龙,发现此地风水奇特、崖石岩壁多处圣迹,于是决定在此长期修行,更是在修行期间亲自募资筹建了嘎瓦龙寺,成为波密多东寺的分寺。」

在嘎瓦龙寺,面对壮观的嘎瓦龙冰川,我们聆听仁青管家介绍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目前在认知上的一些区别,学会了正确的叩拜姿势和朝拜真正所需强调需要具备的“心“。

佛说:“我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你却看不见我。”体会宗教信仰魅力,需要首先认清自己的力量和信念。只有自身的力量才是承载一切信仰的容器。

受过佛家圣地心灵的洗涤,下午回到低海拔的波密,我们将前往被称为中国最美森林之一的岗云杉林进行徒步。

有灵魂的岗云杉林

岗云杉林「位于波密县城扎木镇以西2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1%以上。保护区内林木生长速度、持续生长期和单位蓄积量远远超过国内外同类林,尤以云杉为突出。区内山高树密,古木参天,珍稀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各类名贵中药材蕴藏丰富。年被划为以保护丰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我们一群人一进林子就变身为好奇心颇重的小孩子了,看见小动物要追上去打个招呼,见着不认识的植物要请教我们的管家。

#高山松“隐藏”在高大云杉林后的美景#

走了一段之后,眼前景色突然开阔起来,我们到达了草湖,在雨季,草湖由于涨潮,是会被完全淹没覆盖的,于是当地人在上方建立了一座方便通行的桥。我们去的时候,仍未到雨季,大片的草地裸露在空气中,太阳照射下来,碧绿碧绿的,美的令人窒息。由于大家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走在森林里像一群散养精灵。

我们见到一些当地人围绕着草湖建起小小蒙古包,载歌载舞,可能是疫情期间看多了生死话题,又蜗居在家时日太久,看见这样的场景竟心生无限感触——生活本该如此,自由自在,和身边的人共享每一刻的美好。

#移步换景的岗云杉林#

由于草湖太吸睛,大家就都停下了脚步,于是向导仁青给了我们两个选择:1,停留在草湖边欣赏风景;2,挑战一下自我,再跟着他往下走一段,找找不一样的风景。

在云杉林徒步的舒适度实在太高了,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继续往下走,果然仁青给了我们走下去的小伙伴们一个小惊喜:我们见到了一个自然形成的山神石像,五官清晰,仿佛在俯视着整个云杉林。我们注意到,山神的下巴处和地面的空隙,被填了很多树枝,仁青也不例外的去捡了一根填上,他说,这是当地人为了“要把山神的头撑住”而自发的举动。

#为山神“支撑”的仁青管家神秘的山神头像#

信仰和自然就这么顺其自然的被联系在了一起,当地人默默地支持着“山神头像”,以此来表达着对自然的保护和敬畏,希望山神能长久的在这里庇佑着这片神迹般美好的山林。

国道画风

国道「刚才还觉得自己身在瑞士,一会儿又好似到了挪威。」

离开波密,一路向东,我们要前往海拔更高、景色更壮观的然乌方向前行。车子沿着国道前进,在抵达然乌之前的这段路,也被称为“国道最美路段”,如果一不小心睡着了,就会错失太多。

由于海拔变化,周边景色一开始还是密密的山林,一会儿又画风一变,路过一段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再往下开,又遇见了壮观的峡谷,直至见到近在眼前的雪山和碧绿的湖水,一路景色被推到了最高潮,司机师傅见我们被眼前景色吸引的情绪激动,赶紧把车停了下来,给足我们时间拍照。

仁青管家在边上提醒“这里的风景还只是前菜,一般般啦,我们一会儿能见到的来古冰川才是正儿八经的硬菜呢。”

来古村然乌湖山居

来古村『西藏八宿县然乌镇来古村在青藏高原东南伯舒拉岭的腹部,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的然乌湖就在它身边,这条因冰川而出名的来古村距川藏公路只有20多公里,周围遍布美丽的湖泊与宏伟的雪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6条海洋性冰川,这样的自然景观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是中国一个观看冰川的绝佳地点。』

抵达来古村,入住有着落地玻璃窗、被冰川围绕的然乌来古山居,我们才明白仁青方才说的意思。这四面围绕的冰川就像一条条巨龙,气势磅礴,冰川前的湖水清透无比,倒映着冰川和蓝天,周边没有任何违和的建筑,更别提商业化气息,除了山居的住客,其余车辆一律不能进入。

#来古山居房间的景致#

来古山居,为了配合周边的自然景色而建,费尽心思。我们好似进入了一个完全与俗世隔绝了的世外桃源,打开窗帘就能瞥见的冰川,是唯一可以和我们进行对话的对象。大自然的威慑力就是在这时候凸显的,不用过多的渲染,就出现在那里,让人惊叹。

#酒店为我们准备的下午茶#

办理完入住,我们就跟随仁青和来古冰川小措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徒步在被冰川包围的湖水边,浮冰因光照显示出漂亮的蓝色,极其迷人。在米处上下爬坡对体力是个小小考验,但或许是在波密段我们已经适应了海拔,所有的团员都圆满完成徒步任务,留下凯旋的合影,为这天行程画上完美句号。

#湖边祈福的石堆#

#在冰川前的大合影#

见证大自然“点石成金”

一大早就起来,少有的早,为了观赏神迹般的“日照金山”,来之前的愿望被实现了,大家都兴奋不已,尤其是团队内的摄影爱好者们,扛着长枪短炮三脚架来平台拍个不停。

太阳一点点升起,先是把还有着积雪的山顶渐渐染成金色,然后慢慢慢慢浸染开来,最后整个世界就突然变得金辉流溢。原先冰冷清冽的湖水,在倒影的温暖下也亮得耀眼。几分钟的演绎,走过了世界的两端,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来古村的“日照金山”#

值得一提的还有山居的硬件设施,米以上的海拔,每个房间都提供弥散式供氧设施,为舒适休憩提供了保障。入住来古山居,需要在门外换上山居特制的崭新布鞋,一是为了保护山居全实木的地板,二来也为双脚提供了绝对的舒适度。

#布鞋和别致的钥匙扣每个房间都配备的供氧设施#

“千山万水只为了遇见你”——巴松措+湖心岛

巴松措「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约36公里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措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走完了藏东景色的精华段,见识了属于西藏的“江南风味”。我们将一路向西前行,前往藏文化中心,拉萨。

本以为这段车程会尤其漫长,却因为穿插了巴松措——也是西藏唯一的自然风景类5A级景区,而变得不枯燥。抵达前,仁青推荐我们听《遇见你,巴松措》:“千山万水,只遇见了你,沿着唐蕃古道,别过秀巴古堡,千百万年,你都遇见了谁,穿过时间的缝隙,流过大地的脉搏,我遇见了你,巴松措…”浪漫美丽的歌谣已经让我们对它的美充满想象…

管家打趣说,他们叫巴松措“巴尔代夫”,因其蓝天白云和碧绿的湖水,和周围高山相映成趣,美的宁静温柔,在他们心里,这是绝对可以媲美马尔代夫的景致。这原生态美景真是网上的图片是如何,现场看就是怎么样,不需要借助任何滤镜和后期加工

湖心岛「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

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

我们随着仁青入内参观了错宗工巴寺,在湖心岛转转经,就非常不舍的离开了这片美丽的湖水。

#通往湖心岛的桥#

#巴松措的猪#

通过林拉高速,傍晚,我们抵达了在拉萨的住处:松赞拉萨曲吉林卡。

松赞曲吉林卡集宫堡式建筑、寺庙建筑、贵族宅院建筑、园林建筑为一体,浓缩了藏式建筑的精华。当我们走进大堂,便感觉走进了一个浓缩的藏文化博物馆里。这座建造花费超亿的酒店,从外墙到内饰,处处彰显着匠人之心。

#酒店大堂#

全部房型都为套房设计,客厅、房间隔开,房间和来古山居一样,采取弥散式供氧。

#房间茶几上甜品、饮品、水果等一应俱全供氧房#

#餐厅客厅#

#贴心的藏族服务人员从房间看出去的酒店建筑#

今生来世接驳口----八廓街朝圣

5月下旬的拉萨,必打卡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尚未恢复正常开放。但这并不影响前来朝圣的虔诚的信徒们。第一天抵达拉萨,我们首先前往的就是围绕着大昭寺建立的八廓街。八廓街原来的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所以这里最引人瞩目的风景线,莫过于顺时针绕行的朝拜人群。

#朝拜的人潮#

#八廓街转经的人们#

人们摇着手中的转经筒,一圈又一圈,口中念着心咒,有许多人甚至是一路从家乡长叩至此。另一边则是与我们一样过路的游客,好奇的观望,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买个转经筒,跟着朝拜人群转着。当地人似乎早已习惯,对前来一探究竟的外来者投来的好奇眼光无比包容。

#布达拉宫#

#八廓街是藏服旅拍理想的取景地#

此时有种强烈的“身在西藏”的感受。这样浓烈的宗教氛围,全民心灵安定的民族,恐怕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不多见了,今天我们在大昭寺周边感受到的朝圣人潮,或许和年前并没有什么两样。

#八廓街网红店享用甜茶#

金银珠宝镶嵌的唐卡

在环境优雅舒适的酒店餐厅用完午餐,我们参加了一个考验耐心、考验技术,但又非常好玩的项目:唐卡体验。

唐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进门,我们就被墙面上挂着的各式各样的大师画作吸引,虽然我们对这画中,线条、色彩、笔触都不能说个专业的所以然,却实实在在是被唐卡的精细、艳丽所震撼了。尤其听闻一些画作花了多年、经过极其复杂的工序才得以完成,更是心生佩服。

教授我们课程的是唐卡大师的弟子们,画的是藏八宝,每个人都可以选取一副自己喜欢的藏八宝法器临摹,每个法器又都有其独特的吉祥意义。法器看似线条简单,画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需要心气平和,是真正考验了我们这群“都市浮躁分子”的耐心。

#现场为我们调色的老师唐卡大师的作品#

大家嘻嘻哈哈的一起作画,时间很快过去,我们收获的这份画作,也为我们的松赞之行画下完美句号。

意犹未尽呼唤延伸---山南+日喀则

从藏东到拉萨,团队的考察结束了,但是还是想走下去,始终觉得还在半道,难怪藏迷们都说:进藏是个坑,一而再再而三不稀奇。我们决定在西藏多留几天,听闻西藏东南西北的风景都有所不同,我们便决定再向南向西走一走,找一找西藏的另一面风景。

山南「山南,取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如果说藏东的山明水秀像个清秀的藏族小姑娘,那么山南地区大气的苍茫感,容易被联想成一个粗犷的、唱着山歌的藏族汉子。遍地成群岩羊与山峦共成一色,原始的农耕气息浓郁。

藏东的风景让你快乐想哼歌,和当地人一块儿跳个舞,到了山南就想骑个马,自由的奔驰在广阔的山野间。

去山南那天天一直下着小雨,在途经一段山路时,当地警察提醒我们要慢行,因为有许多朝圣者正在转山。在最终抵达日喀则之时,突然放晴,刚才还是灰蒙蒙带些水墨画情调的景致,画面一下又蓝天白云的明亮起来。

#日喀则的蓝天白云#

第一次知道日喀则这个地方,也是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韩红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玛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轮回超度的古老庙宇

西藏到处有古老神秘的庙宇,如果你正巧对藏教文化深感兴趣,可能花上一辈子时间都看不完。对于大多数和我们一样,对藏传佛教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又想和当地人一样,认真朝拜一下的人,来到西藏,选择去参观哪些寺庙,就变成了一件难选的事情。

以下是我们此行的推荐,分别是:扎什伦布寺、哲蚌寺与色拉寺。(皆为藏传佛教格鲁派)

#扎什伦布寺#

?#色拉寺转经道#

为了能更好的看明白,我们都聘请了专业的藏教讲解,相对于这些庙宇的建造历史故事,几乎每一个藏族讲解员都更乐意跟我们分享佛教文化中的一些思想,比如我们怎么对待自己此生借宿的身体、怎么对待我们身边的朋友、怎么理解缘分、怎么理解轮回,不是用宗教故事的神秘来信服我们,也不是劝我们天天烧香拜佛求,而是教我们真诚对待这一世与身边人,孝顺好自己的父母便是最大的善。这些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却是他们天天挂在嘴上的,当做准则在执行的。

#哲蚌寺#

围观和尚吵架---辩经

我们还很幸运的看到了色拉寺的辩经。辩经可能是略懂藏语的人,也会看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以然。至于咱们这些完全外行的人,看的就是氛围和热闹了。我们的讲解员说,外来的游客们看不明白,给辩经起了个更容易理解的称呼——“和尚吵架”

辩经「辩论有声有色,围绕着提问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提问的僧人站着做出抬腿、击掌等动作,事实上,这些动作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比如每一个提问者都要先说一个“底”,随之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再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拿底”,“底”音象征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象征文殊的智慧就在身后。两手相击,有三层意义: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能,驱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苦难中的众生挽救出来。」

进藏常见问题解答

Q:西藏是否很容易高反?

A:高原反应有些被“妖魔化了”。其实,当我们本身身体健康的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会有轻微的活动后的气喘,或是在24小时内有轻微的头疼或者乏力,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应。一般在适应高原环境后,就会逐渐缓解。

成年人可以在出发前2周开始服用红景天、西洋参片等保健类药物;有运动习惯的人员可以在进藏前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者停止运动;进入高原第一天,吃的清淡些、注意保暖、适当的服用一些甜食,避免疲劳,多休息。这些都可以有效的缓解高原反应。

其次,睡眠质量,对于西藏旅游甚为重要。一般在米海拔入眠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超过这个高度,偶会有晚间难以入眠的情况,这时候,酒店的供氧设备齐全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晚上休息好了,白天才有精力玩耍和有能量克服局部的制高点。

最后要强调的是,良好的心态也是避免高原反应的“法宝”,初入高原,当出现轻微高原反应时,不要过于恐慌,以免加重反应。注意休息,也可以适量吸氧,在身体逐渐适应高原,24小时左右就会完全适应了。

但我们不建议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症、呼吸道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也不建议严重感冒的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

Q:以防身体不适,我们需要携带一些什么物品进藏?

A:药物方面,预防高反的红景天胶囊、西洋参片、携氧片适量携带;也可以适量携带内服药物(一般酒店或工作人员不会予以提供内服类药物),比如感冒药、消炎药、晕车药等。

容易晕车的人员,还可以携带一些清凉油、青草膏以缓解路途中可能产生的不适;

建议适量携带以下这些小零食:巧克力、奶糖、话梅等。补充葡萄糖在高海拔地区非常重要。

Q:这条线路适合什么年纪的人?

A:相对于市面上赶景点的“苦旅型”藏游,这条线路无论从走法上,还是活动的安排上,从住宿的选取,到一日三餐的安排,都更为舒适和悠闲。可以说是藏游中“轻奢度假”的类型。

因此,除了8岁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年人需根据兴趣和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谨慎选择,其余年龄段都是适宜出行的。

Q:这条线路在什么季节走最合适?

A:每年的4-10月,都是西藏适宜出行的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当季的行程亮点,比如春季的桃花杜鹃、夏季正是西藏含氧量最丰富的时节、深秋则有峡谷的景色秋景。

Q:目前进藏的要求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进入西藏(外籍以及港澳台人士暂未开放),部分城市(如广东、上海、内蒙古、黑龙江以及湖北地区)需按林芝政府要求提供7天内核算检测报告(按要求需要做但未做的,可在林芝当地做),确保随身健康码为绿码,出入西藏没有限制。

Q:景点开放情况

A:年5月20日起,西藏的寺庙逐步恢复开放,出入需出示随身健康码,布达拉宫已于6月3日正式开放,采取限流预约制。

年7、8、9、10月西藏藏东线招募中行程详情请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zhangzx.com/xzbk/9592.html